2018论农村信用社产权模式的比较分析
论文关键词:信用社;产权模式;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论文摘要:农信社现有三种产权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深入研究这三种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权模式,对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以上三种模式进行一个比较,找出适合我国的模式。
1 合作制
合作制是在对县(市)联社和乡镇农信社及其分支机构进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一县一社、统一标准”的原则,合并法人,把县、乡两级农信社的两级独立法人体制改制成县为统一法人的体制。合作制把社员服务作为主要的经营目标,方式上实行 “一人一票”制;盈余分配标准是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和贡献大小,限制股金分红。
1.1 合作制的优势
狭义的合作就是经济弱小者以互助自救为动机的经济联合。中国广大而分散的农户是弱势群体,是很难得到商业化金融支持的,他们客观上需要有一种灵活方便的金融服务组织来满足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农信社就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制度。
在合作制下把农信社办成真正的合作,能使农信社摆脱追求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束缚,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满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最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维护金融秩序和秩序的稳定。
1.2 合作制的缺陷
(1)社员自愿入股难以实现。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晰,社员的权益难以保障,广大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
(2)社员管理没有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小、效益差,难以承受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党政组织几套班子的折腾。而且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农村信用社由县联社委派、理事长兼任主任的制度安排使民主管理虚空。
(3)主要为社员服务存在现实困难。我国农村信用社业务运营与商业基本没有区别,在选择客户时偏好于选择效益好的企业,对社员个人贷款存在多种限制。
2 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在农信社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主要特点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从管理方式上实行“一股一票” 制,不允许股东退股,只能转让;从组织体系上看,是自上而下控股;从分配方式上看,盈余分配标准是股东的出资额。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