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597 发表于 2018-8-14 23:18:39

2018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众多研究及临床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探讨中医外治法对DPN治疗的优势,对近年来使用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治疗进行概述。
/6/view-10705187.htm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82-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可致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及神经病变产生,是糖尿病患者致??的主要原因。好发于四肢末端及躯干部,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治疗以扩张微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为主,除内治法,外治法在治疗DPN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目前仍系统临床诊疗标准。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等,现将近几年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在DPN的临床治疗做出综述。
  1 DPN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古籍文献无确切对应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其表现,后世医家将其归属于中医“脱疽”、“痹症”、“痿证”、“血痹”、“不仁”等范畴。《中藏经》记载:“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在《灵枢?痈疽》有关于本病的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张文永等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多因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阴精亏损,导致脾胃蕴热化火,病久则气阴两伤,经络失养。陈海燕等认为气虚血瘀,肝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脾肾亏虚为本,寒湿痰浊为标,气虚血瘀、气滞湿阻兼瘀为其主要病机。
  2 DPN的中医外治法进展
  2.1 针刺治疗法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用针刺法使瘀阻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通利,而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崔瑾等认为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针刺取主穴: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辅穴:曲池,合谷,阳陵泉,阿是穴,后施以回旋灸。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且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的改善,减轻了DPN患者急性发病期的躯体疼痛,但对恢复期没有肯定作用。吴名等对30例DPN患者在给予口服降糖药、维生素B1,静脉滴注疏血通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为实验组治疗90d,总有效率达90%,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未见不良反应,疗效明显,提示了针灸介入DPN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法。侯玉铎等对单纯西药和针灸治疗DPN的总有效率进行了统计,其中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76.4%~97.94%,单纯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29.1%~86.2%。姚晓文等选取40例患者针刺八脉交会穴作为治疗组,与口服甲钴胺、尼莫地平的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为95.0%,主侧肢体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邱学梅等对4892例DPN患者的取穴组方规律进行了分析,足三里,三阴交的出现频次?R50次,使用频次以膀胱经、胃经、大肠经的穴位居多。
  针刺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操作安全简便,若应用得当可取得良好疗效,在临床应用上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2.2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是通过药物浸泡,使药物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且操作简单,易于接受。清代医家吴师机对药物熏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认为其基本作用为“枢也,在中兼表里者也,可以转运阴阳之气也”,“最妙,内外贯通在此”。苏文博等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用中药熏洗的观察组,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中药熏洗在改善DPN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得到改善。邱晓堂等对80例患者在口服弥可宝胶囊500μg/次,3次/日基础上进行了中药熏洗方治疗(大黄、金银花、苏木、薄荷、威灵仙、黄芪、牛膝),治疗8周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均有一定改善,但主要改善的仍是局部用药疗效。范广岩等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患肢,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治疗20天后,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44.8%。在左莹莹等的研究中,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中药泡足,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和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30天后,治疗组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明显。
  2.3 艾灸疗法 刘海芳等在用甲钴胺治疗作为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双侧足三里、太溪、三阴交为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1.6%。李树霞用DAJ-8艾灸仪治疗DPN70例,与只应用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做对照,结果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2%、79.3%。现今,艾灸仅作为DPN辅助治疗,应用并不广泛,且对此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2.4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和普及,因为能提高毫针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准确控制刺激量,应用越来越广泛。叶翔等取合谷、太冲、曲池、太溪、足三里、涌泉,选用5Hz断续波治疗,与单用弥可保治疗做对照;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7%、66.7%。张雅琴等应用硫辛酸配合取手足阳明经穴位电针治疗3周后,肢体刺痛、麻木、灼热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刘铭等以口服甲钴胺片为对照组,加用电针取穴双侧曲池、外关、合谷、丰隆、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赵凌艳等对40例DPN患者在服用甲钴胺的对照组进行了电针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0%和87.5%。董勤等的实验结果表明电针的效果优于穴位注射,但单独应用于降糖仍有局限性,应考虑针药结合。     2.5 穴位注射法 左振芹等将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用穴位注射的治疗组和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68.9%和53.4%。陈丹等以常规治疗加足三里、血海、弥可保穴位注射作为治疗组,以弥可保肌肉注射为对照组,治疗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和73.5%,结果表明穴位注射比单纯肌注疗效更显著。张永健等选取灯盏细辛进行穴位注射作为治疗组,与服用甲钴胺作对照,治疗15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6.7%;其主要是改善局部神经缺氧缺血,从而缓解DPN临床症状。杨启军在服用甲钴胺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治疗作为治疗组与单独服用甲钴胺做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对神?症状有一定的改善。赵兴峰给予对照组硫辛酸静滴,治疗组在静滴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苏娟给予对照组弥可保肌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注射足三里,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感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陈茜等给予对照组补气活血汤加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治疗组同样药物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4.21%,且MNCV和SNCV明显提高。穴位注射减少了留针时间,同时也可以在穴位内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药物用量小,减少了药物副作用。
  2.6 穴位贴敷 潘立民等先给予患者辛酸静脉滴注,安慰剂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TCS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李素娟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6.3%。李象辉等对54例DPN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神经症状有显著改善。穴位贴敷法作用直接,使药物直接透皮吸收,穴位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3 结语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DPN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多,但多中西医结合或者中医内外治疗联合运用,在改善DPN患者运动、感觉神经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有着明显效果;同时中医外治法应用不良反应少,方便简单,易于接受,若运用得当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小样本临床研究居多,难以有系统规范的诊疗计划。因此,在中医外治法治疗DPN方面应该进行大样本研究和完善实验设计,以建立明确的诊疗计划,发挥外治法优势,提高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应用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夏月平.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94-196.
  王瑞阳,马文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中医临床研究,2016,8(3):89-90.
  张永文,韩康生,程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吉林中医药,2014,34(6):561-564.
  陈海燕,刘怀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西部中医药,2014,27(3):138-140.
  崔瑾,孔德明,侯雨辛,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626-628.
  吴名,张蒙,王瑞珉,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中医学报,2015,30(6):810-812.
  侯玉铎,陈妙玲,程艳婷,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规律及皮肤感染相关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87-389.
  姚晓文,林家坤,李红,等.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103-105.
  邱学梅,陈少宗.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吉林中医药,2012,32(8):843-845.
  苏文博,李志悦,刘香春,等.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714-2716.
  邱晓堂,张永杰.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25-27.
  范广岩,李娜,刘圣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光明中医,2012,27(8):1550-1551.
  左莹莹,黄福斌.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河南中医,2014,34(1):147-148.
  刘海芳,薛原,宗倩倩,等.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13,28(1):111-112.
  李树霞.DAJ-8型艾灸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1):35-37.
  叶翔,秦波,张玮,等.电针开四关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5-47.
  张雅琴,张玲,孟红果,等.“治痿独取阳明”――电针配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115-1116.
  刘铭,马晖,富晓旭,等.电针结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5,31(9):88-90.
  赵凌艳,陈雄,王娜娜,等.电针结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05-1007.
  董勤,曹雯萍,鲁佳,等.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1001-1003.
  左振芹,陈敏,冯玲媚.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27-29.
  陈丹,於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0):39-42.
  张永健,徐江红,曹亮,等.灯盏细辛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98-100.
  杨启军.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中医临床研究,2014,6(12):70-72.
  赵兴锋.穴位注射天麻素注射液辅助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5):517-519.
  苏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8):3107-3109.
  陈茜,马丽,李凯利.甲钴胺穴位注射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09-312.
  潘立民,孙素芹,叶婷.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中医药信息,2016,33(3):96-99.
  李素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16-117.
  李象辉,金娜.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0):1013-10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