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8283 发表于 2018-8-15 10:20:35

2018分析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情况

  【摘要】 目的 分析及探索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状况。
/6/view-10709166.htm
  方法 40例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确诊后均行常规神经内科综合治疗, 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患者患侧治疗后1、3、6个月与健侧的神经传导速度(MC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40例患者患侧治疗后1、3、6个月时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2.27±1.17)、(2.46±1.22)、(2.58±1.36)mV
  均低于健侧(8.27±3.17)mV, 患侧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潜伏期(8.19±2.08)、(7.97±1.17)、(7.88±
  1.39)ms均高于健侧(4.97±1.17)ms,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50%时则提示其远端神经出现退行性变化。②当健侧和患侧潜伏期比值25%则提示患者恢复较好。③当健侧和患侧CMAP波幅比值>30%时, 提示患者2~3个月可完全恢复;当CMAP波幅比值为10%~30%时, 提示患者3~8个月可完全恢复;当CMAP波幅比值参考文献
   熊中豪, 田丰玮, 周熙. 基于神经肌电图评估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瘫预后的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3):307.
   徐玉坤. 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关系的探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6(7):12-13.
   徐玉坤.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贾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12):86-87.
   左华, 王永清. 局部注射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1例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10):129-132.
   宋施岐, 杨春莲, 张明耿. 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1):52-53.
   霍敏, 雷向凯, 谢小莉, 等. 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探讨. 当代医学, 2017, 23(17):92-94.
   宋春霞, 谢增辉, 何芳梅, 等. 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治疗及预后评估的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 2012, 23(4):298-299.
   林瑞声, 李凤英, 余昌明. 神经肌电图在特发性面瘫中临床评估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 14(5):397-398.
   周思.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
  [收稿日期:2017-09-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分析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