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
[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手术及病理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126例患者中,手术及病理检查发现赘生物8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55例,其敏感性为78.33%,特异性为62.12%;手术及病理检查发现二尖瓣48例,主动脉瓣4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3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46例,主动脉瓣4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29例。结论: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诊断中,主要依赖于赘生物的发现、瓣膜损伤程度及其致使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临床诊断效能良好。http://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在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后天性瓣膜病基础上产生,由致病微生物导致心血管内膜、心瓣膜等产生结构性炎症病变,患者死亡率较高。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普遍运用及病原体的改变,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寒颤、高热等症状不典型,被很多原发病症状覆盖,因此临床诊断难度加大。超声心动图作为发现赘生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可对心脏瓣膜炎性损伤、赘生物形成及分布予以详细观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通过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92例,男性34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为(43.86±13.29)?q;病程在1~16年之间,平均为(4.67±3.96)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58例,Ⅲ级68例;具有明确感染史2l例,明确外伤手术史37例;血培养呈阳性38例,其中草绿色链球菌22例,表皮葡萄球菌1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真菌1例。
1.2方法
采用日本阿洛卡公司生产的SSD-a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0MHz,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操作。具体情况如下:取患者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分别扫查患者心尖四腔、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二尖瓣短轴等切面,侧重观察患者心脏瓣膜、心内膜、血管壁是否存在赘生物以及其位置、形态、大小、数量等,同时对患者瓣膜受损情况及异常血流情况进行观察。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观察患者心腔、瓣膜及赘生物等情况,并拍照记录,术后和手术医师讨论,对患者病情予以确定。
1.3观察指标
赘生物:以0.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