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DNA倍体定量分析在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DNA倍体定量分析在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1例病理学检查标本分别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定量分析,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常规细胞学检出癌57例,可疑癌17例,癌及可疑癌共计74例,占检查病例的33.48%;DNA倍体分析查出癌68例,可疑癌49例,癌和可疑癌共计117例,占检查病例的52.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http://关键词:DNA倍体分析;肿瘤;脱落细胞;异倍体细胞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1-0045-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的诊断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细胞DNA定量检测不断完善,使得肿瘤的研究和诊断逐步量化。细胞DNA倍体异常检查已被作为恶性肿瘤检查的客观指标之一,通过对细胞核内DNA倍体的定量分析能发现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笔者探讨DNA倍体定量分析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南溪山医院病理科标本221例,包括胸水85例,腹水41例,心包积液11例,尿液5例,支气管灌洗液6例,鼻咽标本11例,肝穿标本19例,其他部位标本43例;患者年龄21~86岁。
1.2研究方法
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组织细胞,胸腹水、尿液及支气管刷片等脱落细胞制片,然后行HE染色镜下观察分析和DNA倍体分析,并由病理科医生阅片做出结论。DNA倍体分析:Feulgen染色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处理,细胞片染色质量控制采用大鼠肝细胞片作对照。该系统对每张玻片上8 000个以上的细胞核进行扫描测定。经扫描后的每个细胞核均有77个特征值,其中包括形态特征、吸光特征、具体结构特征、Markovian和非Markovian结构特征和长度特征等。系统根据不同细胞成分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参数自动完成细胞分类和计数过程,如正常上皮细胞、增生或癌变细胞、淋巴细胞及垃圾细胞(重叠细胞核,聚焦不良细胞核和核碎片等)。标准对照细胞为同张玻片上的100个正常上皮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IOD)作为2倍体细胞的参考值,其误差值小于5%。凡是有大于2.5个异倍体的细胞的玻片,都要在显微镜下逐一对2.5的异倍体细胞进行核实,以排除该系统将垃圾和重叠的细胞核误认为异常细胞。
2.结果
221例标本常规细胞学检出癌57例,可疑癌17例,癌及可疑癌共计74例,占检查病例的33.48%;DNA倍体分析查出癌68例,可疑癌49例,癌和可疑癌共计117例,占检查病例的52.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