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药口服膏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口服膏剂是中药最常见的一种剂型之一,因其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所以在市场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中药口服膏剂的处方原则、制备工艺、质量监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简述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口服膏剂后续的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http://
【关键词】中药;口服膏剂;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034-03
膏剂是最古老的五种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它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其他物质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药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内服膏剂又称为“膏方”、“膏滋剂”。近年来针对膏剂的应用及其制作的研究越来越热门,本文将从口服膏剂的角度,对近几年膏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论述。
1概述
口服膏剂最初因其起到滋补作用,所以常称为“膏滋剂”,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膏方不同于市场上“千人一方、万人一药”的保健品,也不同于一般的中成药。膏方是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为各人量身定制的兼顾补养与治疗、高效与简便的中药制剂。膏方配伍因人制宜、注重整体、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因此,膏方可以适合不同体质、不同疾病和不同年龄的人服用。
2处方原则
膏滋剂是传统医学的精华,膏方的制定比较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其治疗目的。膏方的选药是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基础,按照中药君、臣、佐、使的原则,同时考虑到药性的寒、热、温、凉及四气五味等特点,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情况精心组方。最近有学者研究认为,膏方的组成一般比较复杂,多含有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所以在对症的同时还要注意兼顾脾胃,这是开膏方的战术着眼点。只有脾胃功能良好,才能使膏方在体内运化、吸收,反之则会出现腹胀等不良反应。
3制备工艺
膏方的制备一般有选材、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几个步骤。在煎煮的步骤中陈燕芬等针对煎煮的次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出膏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法,以出膏率为指标,结果表明煎煮3次,第一次7倍量水,第2、3次均为5倍量水,每次煎煮时间为1h为膏方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不一定非要将药方进行煎煮,吴爱梅等经对比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将药材煎煮浓缩成膏法相比,将药材粉末熔融制膏法有着更为显著的疗效。不过此法是对外用膏剂的改进,至于内服膏剂是否能用此法,还有待相关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浓缩时要特别注意含水量的控制。高骁君等研究发现,含水量 53膏滋剂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膏方调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时主要从“调虚”及“祛实”两方面入手。郝鑫等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精心研制出治疗心力衰竭的药方─喘证2号方。此方补泻兼顾,固护脾胃,补益肾气,寒热并用,功效益气温阳,利水消肿,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明显者。钱振萍等以安神膏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安神膏方对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服用方便、且不易形成药物依赖,值得临床推广。
54膏滋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膏方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哮喘的防治,其具有扶正固本、补虚培元的作用,对哮喘缓解期治疗有独特的优势,采用膏方防治哮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吴银根等用健脾温肾膏方治疗哮喘120例远期疗效分析,经过膏方3年的调治,总有效率为983%,停止发作者可达433%。同时还能观察到膏方还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或预防哮喘的发作。王禹斌等研究健儿强身膏对哮喘豚鼠血清IL-10、IL-6、TNF-α表达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认为健儿强身膏能下调哮喘豚鼠IL-10、IL-6的表达,可能为其抑制哮喘呼吸道炎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55膏滋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应用膏方调治糖尿病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也证明疗效明确。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发病多因禀赋不足、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膏方是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组方遣药,并且重视脾胃,调和气血阴阳,使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充盈调和,全身机体功能正常,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秦亮甫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思路:用六味地黄丸来滋阴补肾,八珍汤来益气补血,加强清热生津养阴、行气破血化瘀、降糖、降脂、利水,辅以消食健胃化积、化湿行气,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注意积极控制血压。其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降糖必须降脂,理脾(胰)还需节食。此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6小结
中药口服膏剂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药口服膏剂应用的扩大,相关问题也应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注意。首先,虽然中药膏剂的在临床上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还远远不够,大多数膏剂目前还只有较好的临床数据而没有清晰的作用机制,这对中药口服膏剂的推广是一个严重的阻碍。其次是关于中药口服膏剂的疗效评判和质量标准的控制还缺乏一套较为系统准确的评判方式。最后虽然中药口服膏剂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仍然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前景,希望相关人员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让中药口服膏剂能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隋术强.浅谈中医膏方的发展与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32-133.
吴栋刚,张小龙.膏方的处方立法思路与不良反应对策.光明中医,2013,2(28):393-394.
陈燕芬,陈丽娟,谢文建.出膏率在控制膏方煎煮方面的正交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1):11-12.
吴爱梅等.双柏膏制备工艺改进与疗效观察.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36-37.
高骁君,潘海敏,袁加才.含水量对膏滋成品保存期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22-23.
伍小燕,黄权芳,唐爱存.正交试验法优选益肾膏滋制备工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4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附录IF.
曹建华.中药煎膏剂质量标准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02.
陈燕芬,陈丽娟,谢文健,等.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15.
袁加才,高骁君,周琴??.煎膏剂质量控制指标考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1-53.
施怡,陈信义.膏方门诊1351例患者临床基本信息调研与特点分析.北京中医药,2013,32(8):590-591.
周卫东,吴继,王菊勇,等.肺宕宁膏方对Lewis肺癌荷瘤鼠抗瘤作用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医学综述,2011,17(11):1746-1748.
欧阳钦,吴春明.薯蓣丸膏方辅助治疗肝癌恶病质40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6):126-127.
施怡,陈信义.陈信义应用膏方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经验.北京中医药,2014,33(1):25-27.
宣丽华,徐志英.膏方经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38-345.
赵光恒,张芳.膏方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66-267.
高秀飞,刘玲玲.刘胜膏方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649-1650.
郝鑫,陈守强.喘证2号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体会.山西中医,2011,27(10):41-42.
钱振萍,徐伟刚.膏方辨证分型治疗失眠40例临床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10,29(5):308-309.
顾红,蒋胜贤.煎膏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7):827-828.
尹良胜,吴银根.膏方治疗哮喘70例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572-573.
吴银根,要全保,于素霞,等.健脾温肾膏方治疗哮喘120例远期疗效分析.浙江中医杂志,2010,44(8):144.
王禹斌,朱顺星.健儿强身膏对哮喘豚鼠血清IL-10、IL-6、TNF-α表达的影响.苏州大学学报,2010,30(4):728.
宋光明,柴可夫.从膏方特点论其防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中国中医杂志,2013,54(7):625-626.
顾锂铀.秦亮甫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吉林医药,2011,31(6):508-511.
(编辑:陶希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