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黄褐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褐斑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黄褐斑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自拟疏肝解郁汤配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 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18例, 显效6例, 有效http://
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 显效6例, 有效6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女性多发, 界限清楚的褐色至深褐色斑片, 病情可有季节性, 通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对称性分布, 无明显自觉症状,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 维生素C:200 mg/次, 3次/d;维生素E:100 mg/次, 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疏肝解郁汤治疗, 月经净后第2天起, 连续服用自拟疏肝解郁汤7 d。1剂/d, 早晚2次服用。疏肝解郁汤处方:芍药12 g, 柴胡15 g, 陈皮9 g, 当归20 g, 白术12 g, 茯苓12 g, 牡丹皮10 g, 丹参10 g, 川芎10 g, 生地黄15 g;4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①基本治愈:色斑面部消退>90%, 颜色基本消失;②显效:色斑面部消退61%~90%, 颜色明显变淡;③有效:色斑面积消退31%~60%, 颜色变淡;④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 颜色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参考文献
邱志强, 刘冬梅.内外合治黄褐斑30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12):3100.
王林扬, 苏培增. 复白液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2004, 31(2):168-169.
李永琼.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面部黄褐斑56例.四川中医, 2004, 22(2):82-83.
黄宁申, 张尚华.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黄褐斑51例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09, 41(3):35-36.
林少健, 肖红丽.补肾化瘀汤治疗黄褐斑35例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新中医, 2007, 39(11):86-87.
李中心. 滋肾消斑丸的研制及对黧黑斑的临床应用.中成药, 2004, 26(5):附13-附14.
邓燕, 杨柳. 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
42例疗效观察.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7):1739-1740.
李莉.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2(2):167.
万克英, 罗丽芳, 余广松. 复方活血化瘀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6): 368-369.
朴龙浩, 吴景东. 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45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6):119-120.
郑宏冰, 范莉丽, 张洁, 等.中药周期性疗法治疗黄褐斑
39例.四川中医, 2006, 24(12):79-80.
郭琴, 王向东, 沈干, 等. OPT光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21(9):540-541.
[收稿日期:2017-12-0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