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2018演化理论视角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批判与重建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2 2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演化;异质性;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始终是经济研究的永恒主题,经济增长理论分为古典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但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一个完善并且严格的定义。从时间上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增长理论;从内容上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和新增长模型。因此,现代增长时代是这样一个时代,即主要的增长促进力量是系统地开拓科技的前沿,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应用于产业的生产技术。技术进步是新古典解释的一个基本要素,最近几年来,看到对新古典增长模型修补的文献,试图强调技术进步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内生性。然而这些“新的”新古典模型与那些老的模型同样是“机械的”。无论外生的技术进步,还是内生的技术变化,都在新古典理论范式框架下,新古典理想假定难以就复杂的现实作出合理解释。
  然而,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已成为20世纪末国际学术界主要的事件之一。演化(或进化)经济学接受达尔文的进化世界观,认为经济演化的核心不在于静态的存在,而在于动态的生成,倡导从生物学尤其是进化生物学中汲取丰富营养,通过遗传、变异、复制、选择等生物学概念的隐喻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动态复杂经济系统,从而发展了一种富有前途的经济学方法(Foster and Metcalfe,2001)。现代演化经济学的产生,使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受到了冲击,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演进
  
  (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演进
  正如庄子银所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技术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路。索罗模型虽是经济增长的基准模型,但该模型以外生的技术进步解释经济增长,难以合理解释人类漫长的经济增长史。因此,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内生化,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时间进程,总结出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以便进行总结与评价。
  
  (二)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历史演进的规律性总结
  1,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别按照技术从外生到内生、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两条线路演进的
  一条是技术由外生到内生的转变。现代经济增长是一条技术演进的路径,即由新古典外生技术到新增长理论的内生技术,由此,现代经济增长强调了技术进步的作用。这一演进路径表明,现代经济增长不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经济体系中内部因素决定的,所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注重考察技术进步的各种实现机制和具体表现形式:边干边学、人力资本、知识积累、产品种类增加与质量提高等。
  另一条演进路径是以市场结构为线索的。索罗模型在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下,认为外生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使得新古典模型陷于“解释一切却不能解释长期增长”的境地。随后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理想假定,从两个方向超越新古典假定。其一是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加入外部性因素。这类模型以阿罗边干边学模型为代表,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等。另一类是线性技术内生增长模型,这类模型在新古典框架下,不仅存在凸性技术,而且拓展资本范畴。真正突破完全竞争假设是罗默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和格罗斯曼一赫尔斯曼产品质量阶梯内生增长模型。这类模型在垄断竞争条件下考察了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因素,更好地说明技术进步的决定机制,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说,罗默的知识驱动模型、格罗斯曼一赫尔斯曼模型等产品种类增加型模型的建立标志着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2,同质性、加总与生产函数
  无论是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都从总供给角度研究经济的长期动态变化,而总供给取决于宏观的总量生产函数,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函数是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关键。经济增长由外生技术向内生技术转变的关键也在于生产函数。而总量生产函数是由微观主体构成的,按照新古典内在的一般逻辑,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以“同质性”为基础的。
  所以,在同质性假定下,厂商的生产函数加总构成了宏观总量生产函数。因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同质性的、可加总的宏观生产函数为核心,这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由技术外生向技术内生转变的关键所在,更是一个经济具有“卡尔多稳态”的核心所在。从生产函数形式的角度考察新经济增长模型还可以看出,尽管新经济增长理论家在构建他们的模型时大多数采用了复杂和艰深的数学工具,但是新增长模型的内核非常简单,一个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使整个经济的增长进入“卡尔多稳态”,左大堵(2005)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总结出经济内生增长实现稳态的五大规律。
  3,最优—一般均衡—线性动态的新古典范式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线性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最早由拉姆齐提出,卡斯和库普曼斯将其引入增长模型,其思想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核心是库思一塔克定理。按照这种范式,除非是由于随机事件,否则经济增长的运动轨迹可以也能够被当事人所确切预知。因此,这种线性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范式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半机制”。
  主流经济学均衡范式的理念是以均衡状态作为参照系或基准点来研究经济问题(钱颖一,2002),并认为经济会自动调整从而收敛于均衡状态。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观点,及对均衡机制的理论描述,主宰了新古典主义理论(霍奇逊,1993)。均衡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刁伟涛则更倾向于把均衡范式理解为以均衡概念为核心构建的并得到普遍遵循的理论框架。
  线性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范式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纲领,这种纲领以最优为突破口,以一般均衡为核心钢构,以线性动态为基本处理方法,渗透着理性预期的卢卡斯思维范式。因此,理想假定的生产函数必然存在着稳态路径;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经济主体作出确定预测,因此,在这种分析范式中,任何经济主体一定找到稳态路径。
  由此可见,线性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范式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取得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和必要条件。无论索罗模型,还是新增长理论,都坚持线性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范式,所以要认识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方法论作用,正如罗默(1989)在评价新古典增长模型时说,其方法论的影响是深远而带有根本性的;也正是这种范式把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统一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二、基于演化理论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批判
  
  经济增长的演化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凡勃伦无疑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发出为什么经济学不是一门演化科学的呼吁之后就始终未停止过赋予经济学以演化色彩的努力。阿尔钦(1950)借用生物演化和自然选择,利用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解释经济主体的非最优行为,为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准备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演化经济学开始起飞,1981年,博尔丁出版《演化经济学》。1982年,纳尔逊和温特出版了经典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标志着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演化思想的引入,为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素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