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9|回复: 0

2018亚当·斯密城乡关系观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他所著的《国富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斯密在这部巨著中对城市的产生和城乡关系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时至今日,斯密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现阶段中国城乡关系的现状以及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我国现阶段城乡差距的认识
  城乡差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城乡差距体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6年末达到了3.3:1,如果再算上城镇居民享受到的一些非货币性的福利收入,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会更大。对于城乡产生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普遍的一种看法是,这是由于我们建国以来实行了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户籍制度、偏重城市的发展政策等造成的。
  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城乡关系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过大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斯密看来,城乡各自分工的程度不同、交易效率有高低之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获利有厚薄之区别,因此生产要素自然会向都市聚集,城乡差距由此产生,这是市场发展必然带来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顾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建国之初,我们为了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因而采取了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使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愈发明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围绕着有利于资本积累来进行的,因此尽管通过“剪刀差”使广大农民对新中国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就当时全国的整体情况而言,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被压缩得非常低,从整体情况看,城乡差距还不是十分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处在普遍较低基础上的可接受范围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0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城市相比农村而言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远远高于农民。从一定意义上说,城乡差距的扩大也正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结果。特别是,我国在推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原有的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甚至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剥夺农民的事情时有发生,农民应有的权利得不到保护,这些更加剧了城乡差距。
  上述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产生城乡差距的天然属性,二元结构的存在甚至是固化,使这种差距越拉越大。
  城乡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斯密是一位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他非常迷信市场,在城乡发展上始终强调市场的作用。他强调要通过工商业的发展来积累资本,进而使资本回流到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但是这样的一种回流在他看来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且前提条件是都市的资本利润降低了。从我国的实际看,城市化的发展还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城市发展带来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从总体上看,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城市的资本利润都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城市化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单靠市场的作用,等到都市的资本利润降低了再来促进农村的改良和发展显然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