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资产价格泡沫下的通货膨胀
返回列表
查看:
262
|
回复:
0
2018资产价格泡沫下的通货膨胀
[复制链接]
5737260
5737260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5: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 资产价格泡沫
[论文摘要]今年以来,我国CPI指数不断地往上攀升,在4月份达到宏观调控的警戒线3%,到8月份已达到6.5%,之后的9月和10月一直保持在6%的高位运行,因此,通货膨胀之声就一直不绝于耳,有些学者认为甚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流动性过剩及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下,我国资产市场持续繁荣。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强劲上涨的情况看,我国正走往资产价格泡沫的道路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特征似乎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高 GDP 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出口导向型经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储蓄率高等。其中低通货膨胀率就是一个主要特征,但是由于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又会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对此,又应作怎样的解释呢?下面就从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开始探讨我国出现资产价格泡沫下的物价上涨情况。
一、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一)物价上涨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近两年,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快速的上扬,尤其是股票市场,自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创出998.23的低点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2年的牛市行情,到近日突破6000点,上涨了6倍多。物价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容易引发人们认为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互推动的关系。但夏斌指出“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物价与资产价格上涨的联系并不密切,两者的推动力量并不完全一致。”
(二)主要是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上涨
(1)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大于非食品类商品的涨幅。今年以来,CPI涨幅较大,主要是由于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与食品有关的价格涨幅较大所带动。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中,食品价格带动了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扣掉食品的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其他项目仅上涨0.7%。(2)消费品涨幅大于服务项目的涨幅。与食品价格相比,服务项目价格涨幅不高,有的还有所下降。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9%,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3)农村涨幅超过城市,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价格上涨6.2%,农村价格上涨7.2%;
(三)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核心通货膨胀率较低
目前代表生产物价的PPI与代表消费物价的CPI出现背离趋势,物价上涨的传导并不明显,因而只是食品类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工业消费品由于产能过剩,价格“不可能涨起来”,因而也就不会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性通胀。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即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今年1月至6月我国核心CPI仅增长了0.9%。
二 、不会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目前中国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是伴随着股票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其大的背景环境是经济多年来快速的增长,贸易大量顺差和大额外汇储备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增加。这个环境可以与美国20年代的股市繁荣,日本和台湾上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美国2002年的高科技网络股泡沫以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相对比,在那些时期,虽然各国资产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但CPI等反映商品价格的指标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日本的通胀率不到4%,台湾不到2%,美国不到3%,韩国不到5%,马来西亚不到4%,泰国不到6%,都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说目前中国不到6%的通胀率是不必令人担心的。
(二)为什么在资产价格强劲上涨的时候,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呢?这就在于资产价格上涨产生“财富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替代效应”。在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公众能否进行当期消费,主要看这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消费;如果“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再投资,期望可以“钱生钱”。很明显,由于我国储蓄文化较浓,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收入预期不稳定等因素,人们将会把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在资产市场,而不是进行消费。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中国资产规模确实增长很快,但相对规模仍然不大,加上产能过剩的因素,资产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还不会引起供给的全面紧张,产生通胀。相反,资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反而对耐用品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央行的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已经连续3个季度下滑,从2006年第3季度的 28.2%降至2007年第2季度的19.5%,下降近8个百分点。居民大额支出消费意愿回落,与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连续攀升的运行轨迹相反,即在当前股市高涨的诱导下,部分居民已出现暂缓消费的倾向。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