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6|回复: 0

2018对部分企业曲解《劳动合同法》旨义的法律思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3 12: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内部分用工企业尤其是制造和服务业对职工搞起了所谓的“劝退”活动,东南沿海有 的外资企业老板竟玩起了“失踪”的无聊游戏。究其原因,利益驱动是其根本,规避法律是其目的,误读误解则成为其达 到目的之手段。为理清模糊认识,维护法律权威,国家应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违法用工成本、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增强劳动法律宣传、普及劳动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 企业用工;认识误区;违法成本;法律思辨
  
  如果说2007年,是人们热情赞扬的“劳动立法年”,《劳动合同法》广泛赢得了“开门立法典范”、“关注民生法律”、“劳资双赢良法”及“和谐保障底线大法”等社会赞誉,那么,在号称“劳动立法贯彻年”的2008年,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总的来说,绝大部分用工单位在贯彻实施这部法律方面情况是好的:不少企业纠正了与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的行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与职工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改变了滥用试用期的现状,整顿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一切使人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善良的人们也常常很不情愿地看到一些“不良企业”与“不法老板”,冒天下之大不韪,逆法而动,滥用企业优势,违反劳动用工法律,有时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008年年初,国内部分用工企业尤其是制造和服务业企业就对职工搞起了所谓的“劝退”活动,珠三角及江浙一带一些中小型外贸加工企业纷纷关门、倒闭,东南沿海及渤海湾有的外资企业老板竟玩起了“失踪”的无聊游戏。面对这些令人忧虑的状况,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们往往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似乎所有的劳资纠纷都是这部新法惹的“祸”,《劳动合同法》仿佛一时间倒成了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及影响人们充分就业的“罪魁祸首”!
  那么,上述对《劳动合同法》“用脚投票”的部分企业,究竟对这部劳动法规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使得他们“大动肝火”而群起攻之?本文就一些企业误读乃至曲解的焦点进行探讨。
  
  一、视“无固定期限合同”为畏途,是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最大误读
  
  针对要与有的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用工单位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主担心又将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吃“大锅饭”,感觉《劳动合同法》是在开“历史倒车”。其实,法律的宗旨并不是像一些民营及外资企业想象的那样可怕与可憎。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越来越多的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甚至一年四签,严重损害了劳动者权益,许多劳动者整天提心吊胆,担心随时面临失业危险。为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维护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劳动合同法》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目的就在于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以维护就业稳定。由此可见,这一劳动法规的根本指向是针对当前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问题,而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压根儿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档子事。更重要的是,劳动者要与企业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有前提条件的,是有三大限定条款的,并不是劳动者与企业可以随意更改的,更不是每个劳动者都拥有的权利。从逻辑学的结构分析也可得知,“只有……才能”的逻辑结构只是“必要条件”的表述方式而已,其意思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是根本不行的;但有了这些条件,行还是不行还不能完全定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只有符合下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才能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三种情形分别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续订劳动合同的。另外,《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实,企业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理解成“铁饭碗”,这是企业对《劳动合同法》最大的误读和曲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企业是可以解雇其属下员工,包括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那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解除已经签订“无固定限期合同”的员工避免成为端着企业的“铁饭碗”的“耗子精”呢?通俗地讲,只要符合下述三种情形中的一种,企业就可炒其“鱿鱼”:一是员工违章违纪;二是发生了员工“干不了,或不需要干了”,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为保护劳动者,法律规定了企业应当给其一次转岗的机会;三是企业可以裁员,并且裁员条件放宽,除以往规定的企业破产、经营严重困难,还增加了企业转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转变的裁员条件。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合同”不仅不会开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倒车”,而且还给企业留下了灵活用工及适当解聘的自由空间,最为根本的是强化了职工的就业稳定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加了其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产生了极其长远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