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3|回复: 0

2018论国有股权的法理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3 1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国有股权;国家所有权;法人所有权
  论文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对国有股权的概念、分类的阐述以及分析国有股权与国家所有权、国有股权与法人所有权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国有股权进行剖析,并针对如何合理保护国有资产与其他股东利益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国有股权的概念和分类
  1.国有股权的概念
  何谓国有股权?有学者指出,“国有股权是国有股东(国有资产投资者)基于出资而取得的,依据公司法、国有资产法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参与或决定公司事务和享受财产权益的权利。”笔者以为,上述界定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所依据的国有资产法至今还没出台,依据也就不存在了,而且把国有股权仅限于参与公司事务和财产权益是欠全面的。其实,国有股权的特性就在于“国有”二字,因此,所谓国有股权,是指国家对特定国有资产以股份化的形式投入公司运营,国家因基于股东的身份而取得的权利。
  2.国有股权的分类
  国有股权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首先,依股权行使的内容不同,《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三大类权利。一般在学理上,把资产受益权称之为自益权,这是指股东专为自己的财产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具体而言包括红利分配请求权、股份转让权、新股认购权、清算财产分配请求权等。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也称之为共益权,这是指不仅为了股东本身的利益,而且兼为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包括股东大会出席权、表决权、公司财务报告和股东大会记录查阅权、请求召集临时股东会权等。
  其次,依国有股权行使的不同主体,可分为国家股权和国有法人股权。国家股权的持股机构大多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政府其他管理部门,国有法人股则由国有企业法人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其他投资机构作为持股主体。
  最后,就学理和传统而言,还可将国有股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发起人股和社会公众股、流通股和不流通股等等。
  正确区分国有股权和一般的私有股权有助于增进对国有股权的理解。首先,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持股主体的不同。国有股理论上属于全民所有,但任何个人并不能直接行使它,因此必需进行授权委托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授权各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国有股权,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出资人非自然人化和投资主体虚化注定成为国有股权的先天不足。相反,私有股权产权关系非常清晰,持股主体就是出资人自己,不存在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出资人有着强烈的保护其权利的本能要求。其次,在股权行使的过程中,国有股源自于国家的受托,具有强烈的公权力色彩,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时常凭借刚性的行政权力来破坏“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股权平等原则,损坏其他私有股权的合法利益,这在国有股和私有股混合制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私有股权天生是平等派,它们的结合只有股份数量多少的区别,不会产生凌驾于公平、公正商业准则上的超然的公权力。再则,股权作为社员权和财产权的统一,国有股权在社员权方面和私有股权的融合性较差。这一点在国有股份公司股权构成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国有独股或者国有股绝对控股。最后,国有股的先天不足必然要求国家对其实行“特殊”的保护,各种繁杂的法律法规相应而生,其后果之一便是束缚了国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迟延了公司对市场信息的果断反应。私有股权没有这些枷锁,能够及时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国有股权和国家所有权的关系
  如同私人股权来源于私人所有权一样,国有股权也来源于国家所有权。党中央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股份制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催产出一个新名词,即国有股权。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宏观的经济制度基础,为国有股权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组成部分就是各种类型的国有资产,其中一部分国有资产转化为国有股权。而国有股权作为股份制企业运行的支撑点,其成功有效的运作将不断的为公有制经济基础添砖加瓦,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事实上,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国有股权和国家所有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笔者以为,与其说国有股权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不如说是国家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来得更为恰当。这是因为公有制作为一种制度概念,不仅包含经济的内容,还具有强烈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色彩,是和上层建筑相联系的概念;而国家所有权,则是纯粹的经济学和法学概念,强调的是物权的归属性,是和私人所有相对应的概念。国有股权本质上是国家所有权的一种异化形式。就权利性质而言,同是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经营权、具有债权性质的租赁权、具有物权性质的承包权,和国有股权相比,这些权利都具有直接性和外在性的特点,而国有股权却更具有间接性和内在性的特点,也即,国有股权的异化形式非常复杂。其原因在于,国有股权必需要借助于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具体经营实物性资产,从而体现国家所有权运作的效益。而其他的权利形式都是直接作用于资产实物之上的,绕开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环节。就资产实物而言,依大陆法系物权法“一物一权”的原则,当国家所有权转化为经营权、租赁权和承包权后,国家依然对这些资产享有所有权。当然,这种所有权要受到各种契约的限制,也就是说所有权所具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发生了暂时的分离,但在本质上,所有权的主体未变,经营权、租赁权和承包权人的经营依然受所有权主体的制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