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6|回复: 0

2018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4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新常态一词的内涵非常广泛,其自提出以来,就一直属于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到,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同时还要引领新常态,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进步和发展。
  一、新常态背景的内涵
  所谓新常态,其实就是由不正常状态转向正常状态的一种新型状态。这种定义,是基于世界万物的发展状态而言的,当然它也很形象的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前进过程中发展而来。新常态的新代表的是区别于旧质,而常态代表的是固有的状态[1],所以新常态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因为如此,新常态必定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带来了各种挑战,给我国的公共管理增添了难度,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有必要充分了解新常态的内涵,并及时找出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进而找出解决策略,保证我国社会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现状与困境
  (一)单一实践手段同公共管理技术可行性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公共管理技术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绩效治理、数字治理、风险评估、科学决策等等,这些技术在大大减轻公共管理者的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2]。不过,很多公共管理人员在应用这些新型技术的时候,没有站在公众的角度考虑,致使公共管理技术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同时也没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技术在可行性方面与公共管理者实施的单一治理模式存在严重的矛盾性,最终影响了公共管理在公众心中的威信,进而导致公众对公共管理的依赖性减弱。
  (二)实际状况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矛盾
  尽管我国的公共治理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不过其构建的运行机制太过模式化,加上公共治理体系在法治化与民主化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公共管理体系对公众、市场、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更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治理工作模式的真正优势。此外,目前我国实施的治理体系,在利益分配与调控方面同样没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这也是很多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难以加入到公共管理工作中来的主要原因。总之,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治理的实际状况与想要到达的治理现代化与治理体系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公共管理体系亟需得到完善。
  (三)组织文化同公共管理个体自发性的矛盾
  严格来说,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组织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公共管理体系以及公共管理价值观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之处,这已经成为制约公共管理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很多公共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甚至在道德价值评价指标方面也存在问题,以至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更别提自身给公共管理组织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群体性价值观念的缺失,不仅会导致不良思想与价值观念在组织内部的蔓延,同时也会影响公共管理组织的未来发展。
  三、新常态下公共管理打破困境的出路
  (一)尽可能地提高公共管理组织治理能力
  由于是公共管理部门,更应该去适应新常態,积极转换角色定位,对于其职能和职责进行不断调整改进。使用加大管理能力学习以及职业伦理培训力度以及构建有效干部选任和激励机制这些方法,提升公共部门工作者的综合治理能力以及职业操守,提升其服务意识、应变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公共管理人员解决多项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二)加强制定公共管理中心价值体系
  想要提升公共管理工作质量,公共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提升公共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拓展他们的管理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利用道德和制度来约束公共管理人员的权力,让公共管理部门与管理工作者可以一同受到法律以及道德方面的制约及监督,进而达到社会公共价值以及自我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确保其能够适应新常态。
  (三)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
  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公共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新一代公共管理技术正在不断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这些现代化的技术也为我国的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基本保障,不过很多公共管理人员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没能充分认识到现代公共管理新技术的优势,影响了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以应该适当改革公共管理组织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并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丰富以往单一的管理手段,加大现代公共管理技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力度,以便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或者移动互联网技术及时发现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危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