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5|回复: 0

2018有关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5 0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一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目录 11-15
  图表索引 15-19
  第1章 绪论 19-4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9-23
  1.1.1 研究背景 19-21
  1.1.2 选题意义 21-23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3-37
  1.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 23-26
  1.2.2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发展 26-28
  1.2.3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有效性研究 28-31
  1.2.4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无效性研究 31-33
  1.2.5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主要数理方法论 33-35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35-37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7-38
  1.3.1 研究对象 37
  1.3.2 研究方法 37-38
  1.4 基本结构和技术路线 38-42
  1.4.1 基本结构 38-41
  1.4.2 技术路线 41-42
  1.5 主要工作和创新 42-43
  第2章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基础 43-67
  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界定 43-45
  2.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 45-58
  2.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理论基础 45-49
  2.2.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数理模型 49-52
  2.2.3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存在性检验——基于美国、日本和印度2787 家银行的跨国数据 52-58
  2.3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 58-62
  2.3.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与投资多元化 58-59
  2.3.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与投资组合权重 59-60
  2.3.3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与前景理论 60-62
  2.4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 62-66
  2.4.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的理论基础 62-64
  2.4.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治理理论 64-66
  2.5 小结 66-67
  第3章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资本监管的关系剖析 67-83
  3.1 资本监管的界定 67-71
  3.1.1 银行监管 67-68
  3.1.2 资本监管 68-69
  3.1.3 资本监管的本质属性 69-71
  3.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资本监管的关系分析 71-77
  3.2.1 必要性分析 71-72
  3.2.2 因果关系分析 72-74
  3.2.3 相关性分析 74-77
  3.3 资本监管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路径分析 77-82
  3.3.1 通过资本补充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 78
  3.3.2 通过加权风险资产降低优化商业风险承担决策 78-80
  3.3.3 通过资产变现压力预防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 80-82
  3.4 总结 82-83
  第4章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资本监管国际标准 83-103
  4.1 塞尔协议Ⅰ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国际标准 83-89
  4.1.1 确定了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工具和规则 83-85
  4.1.2 设置资产的风险权重优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 85
  4.1.3 直接目的是预防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 85-86
  4.1.4 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及不足 86-89
  4.2 塞尔协议Ⅱ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国际标准 89-97
  4.2.1 修订了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工具和规则 89-92
  4.2.2 调整了优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的规则 92-93
  4.2.3 增加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的预防措施 93-95
  4.2.4 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及不足 95-97
  4.3 塞尔协议Ⅲ——危机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国际标准 97-102
  4.3.1 改革重点放在了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 97-99
  4.3.2 继承了优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策略 99-100
  4.3.3 延续了预防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措施 100-102
  4.4 小结 102-103
  第5章 基于资本监管的国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实践与启示 103-131
  5.1 基于资本监管的美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103-117
  5.1.1 美国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分析 103-105
  5.1.2 基于资本监管的美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演变——以花旗银行为例 105-109
  5.1.3 资本监管对花旗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109-117
  5.2 基于资本监管的英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117-128
  5.2.1 英国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分析 117-119
  5.2.2 基于资本监管的英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演变——以汇丰银行为例 119-123
  5.2.3 资本监管对汇丰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123-128
  5.3 国际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分析及启示 128-130
  5.3.1 资本监管是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普遍模式 128
  5.3.2 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优化的路径多种多样 128-129
  5.3.3 预防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离不开银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129-130
  5.4 小结 130-131
  第6章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分析 131-165
  6.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现状 131-140
  6.1.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 131-135
  6.1.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 135-138
  6.1.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 138-140
  6.2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实践 140-160
  6.2.1 Basel协议颁布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状况 140-141
  6.2.2 Basel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状况 141-143
  6.2.3 BaselⅡ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状况 143-148
  6.2.4 BaselⅢ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状况 148-160
  6.3 资本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存在的差距 160-164
  6.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差距 160-162
  6.3.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的差距 162-163
  6.3.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的差距 163-164
  6.4 小结 164-165
  第7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资本监管的实证检验 165-187
  7.1 基于BSFI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资本监管实证分析 165-168
  7.1.1 我国商业银行BSFI概述及计算 165-167
  7.1.2 我国商业银行BSFI与资本监管实践的分析 167-168
  7.2 基于前景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实证检验 168-173
  7.2.1 文献回顾 168-169
  7.2.2 实证方法设计 169
  7.2.3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169-170
  7.2.4 实证结果及分析 170-173
  7.3 基于SD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资本监管实证检验 173-186
  7.3.1 模型的构建 174
  7.3.2 变量及样本选取 174-178
  7.3.3 实证过程 178-180
  7.3.4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实证结果分析 180-184
  7.3.5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缓冲的实证结果分析 184-186
  7.4 小结 186-187
  第8章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路径取向及其制度保障 187-205
  8.1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路径取向 187-196
  8.1.1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约束路径 187-192
  8.1.2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的优化路径 192-194
  8.1.3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的预防路径 194-196
  8.2 基于资本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路径取向的制度保障 196-204
  8.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约束路径的制度保障 196-201
  8.2.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优化路径的制度保障 201
  8.2.3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后果治理路径的制度保障 201-204
  8.3 小结 204-205
  结论与展望 205-208
  1、结论 205-207
  2、展望 207-208
  附录 208-226
  附录1 美国商业银行数据来源列表 208-219
  附录2 日本商业银行数据来源列表 219-225
  附录3 印度商业银行数据来源列表 225-226
  参考文献 226-240
  致谢 240-24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241-242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二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3-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8-24
  1.1.1 研究背景 18-23
  1.1.2 研究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4-3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5-38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35-38
  1.3.2 研究方法 38
  1.4 主要创新点 38-40
  第2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理论基础 40-56
  2.1 研究对象界定 40-46
  2.1.1 资源 40-41
  2.1.2 资源型区域 41-46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46-49
  2.2.1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46-47
  2.2.2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47-48
  2.2.3 经济结构优化 48-49
  2.3 金融功能理论 49-55
  2.3.1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49-51
  2.3.2 金融功能理论框架 51-54
  2.3.3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54-55
  2.4 小结 55-56
  第3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 56-86
  3.1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 56-77
  3.1.1 金融基础功能 56-61
  3.1.2 金融核心功能 61-68
  3.1.3 金融扩展功能 68-72
  3.1.4 金融衍生功能 72-76
  3.1.5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 76-77
  3.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 77-82
  3.2.1 内生机制 77-79
  3.2.2 协调机制 79-80
  3.2.3 效率机制 80-82
  3.3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82-84
  3.3.1 横向功能演进 82-83
  3.3.2 纵向功能演进 83-84
  3.4 小结 84-86
  第4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6-111
  4.1 经济增长机制 86-87
  4.2 结构优化机制 87-98
  4.2.1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 87-88
  4.2.2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88-90
  4.2.3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90-91
  4.2.4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 91-93
  4.2.5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 93-98
  4.3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 98-105
  4.3.1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 99-101
  4.3.2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 101-103
  4.3.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 103-105
  4.4 效率实现机制 105-110
  4.4.1 时间成本控制 106-107
  4.4.2 资源配置效率 107-110
  4.5 小结 110-111
  第5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111-139
  5.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 111-126
  5.1.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11-113
  5.1.2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 113-117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117-121
  5.1.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121-126
  5.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 126-131
  5.2.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6-128
  5.2.2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 128-131
  5.3 实证分析过程 131-137
  5.3.1 控制变量设定 131-133
  5.3.2 模型的建立 133
  5.3.3 平稳性检验 133-134
  5.3.4 协整检验 134-135
  5.3.5 回归分析 135-137
  5.4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137-138
  5.5 小结 138-139
  第6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 139-155
  6.1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 139-143
  6.1.1 定向融资策略 139-141
  6.1.2 产融结合策略 141-142
  6.1.3 非公开融资策略 142-143
  6.1.4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 143
  6.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 143-149
  6.2.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 144-146
  6.2.2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 146-147
  6.2.3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147-148
  6.2.4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 148-149
  6.3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 149-152
  6.3.1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150-151
  6.3.2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51-152
  6.4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 152-153
  6.5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153-154
  6.6 小结 154-155
  第7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55-182
  7.1 金融的外部协调 155-164
  7.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 155-160
  7.1.2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160-162
  7.1.3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 162-164
  7.2 推进市场化进程 164-174
  7.2.1 金融市场化 164-170
  7.2.2 资源价格市场化 170-174
  7.3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 174-181
  7.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175-177
  7.3.2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177-179
  7.3.3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179-181
  7.4 小结 181-182
  结论与展望 182-185
  1、结论 182-183
  2、展望 183-185
  参考文献 185-193
  致谢 193-19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194-1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