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1|回复: 0

2018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5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载论文网 /9/view-5388382.htm
  关键词 兴趣;示范;多样;评价
  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是小学朗读教学的前提,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做到事半功倍。教师亲切的态度、和谐的课堂气氛、优美动听的范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变化多端的形式,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二、示范朗读
  在朗读的教学中,范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的跟读,还是整篇整段的范读,都能在学生大脑中印下一层正确优美地朗读模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朗读了。由于范读的重要性,教师的朗读水平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要琢磨怎么样的朗读适合读给自己学生听;因为范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范读时要注意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的处理。教师除了在语文课上带领学生跟读,还需要抽出晨读、午读等时间进行反复地跟读。
  三、形式多样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设计。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自然段多的课文,可由小组、全班同学接续读。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景:“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人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再如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类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善于设计读的不同形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过程中,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四、时间充分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咬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尤其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千万不能匆匆过场,做做样子。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读后还要留有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规范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六、鼓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左右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从你评价中找到信心、找到勇气、找到学习的热情。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多年来习惯了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在刚开始使用普通话交流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不好意思、字音和语调把握不准、或过于强调咬音而表达生硬、不自然等现象。这时,就必须要求教师能以准确、流利、自然的口语表达勇做学生学习的典范,无任何时何地都坚持在学生面前使用普通话,同时注意在班内树立学生典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不出数月,班内定会掀起学普通话的热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在相互倾听、相互纠正中得到提高。说准确了,说流利了,那么在朗读指导中解决“正确、流利”的难题,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当然,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学会评价,但学生喜欢挑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评价的学生先找找优点,再看看需要帮助他改正什么。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的评价语,既能使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语文老师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丁迪蒙.论朗读在语言文学学习中的作用[J].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十卷3期.
  [2]钱维亚.普通话语音?朗读?说话训练教程[J].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张颂.朗读学[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