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3|回复: 0

201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调查及执行中的问题和策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8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成人监护室最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之一,可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占用大量医疗资源[1-3],所以严格执行CLABSI预防与控制措施尤为重要。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9年开始对外科监护室(SICU)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2年起逐步开展对急诊监护室(EICU)、心脏监护室(CCU)、呼吸监护室(RCU)的目标性监测。为了解各监护室CLABSI预防与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及其对CLABSI感染率的影响,我院对上述监护室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的目标性监测病例及同期CLABSI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住我院SICU、EICU、CCU和RCU时间48 h的病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监测时点 以患者入住监护室作为监测起始时间,以患者出院、死亡或转出监护室48 h为监测终结时间。
  1.2.2 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4]对入住监护室时间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各监护室医院感染兼职监测员填写监护室患者日志、患者APACHEⅡ评分、置管信息等;如实填写临床对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5大循证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2.0%氯己定皮肤消毒、选取适宜置管部位(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相对不易污染的部位置管,如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和每日评估尽早拔管。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信息化监测系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审核医院感染兼职监测员填报的信息和数据,发现疑似感染患者提醒临床医师完善相关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予以确诊。
 1.3 诊断标准
  CLABSI的诊断依据2008年美国CDC/NHSN发布的《急性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定义和特定感染类型标准》[5]。
  1.4 观察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4],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日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数/住院患者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某项防控措施依从性=(执行该项措施的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100%;总依从性=(执行至少3项防控措施的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共监测我院4个成人监护室住院患者541例,总床日数8648 d,总插管日3434 d。各监护室中RCU导管使用率最高,为47.0%;CCU导管使用率最低,为35.7%。见表1。各监护室导管使用率均低于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监测网(NHSN)公布的2012年综合性教学医院重症监护室导管使用率(59%)[6]。
  3 讨论
  3.1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与CLABSI千日感染率
  通过监测结果可知,我院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低于美国综合性教学医院重症监护室,而千日感染率则高于美国。使用率的差异可能与住院患者特点、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指征和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指征的把握等因素相关。影响CLABSI千日感染率的因素很多,如患者病情、诊疗条件、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等,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7]。
  3.2 CLABSI预防措施依从性
  侵入性操作是监护室危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8],其中,CLABSI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重要类型。美国每年监测到的CLABSI病例超过万例次,英国每年超过6000例次,CLABSI的病死率为12%~2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占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20%~30%[9]。为有效预防CLABSI,美国CDC在2002年即发布了《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并于2011年进行了更新。该指南针对置管操作和置管后维护的多个环节提出了预防建议[3],推荐通过集束化预防措施综合干预。有研究表明,贯彻执行《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提出的5大循证预防措施,即严格执行手卫生、留置导管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2.0%氯己定进行皮肤消毒、选取适宜置管部位、每日评估并尽早拔除不必要的中心静脉导管,使CLABSI千日感染率基线水平由7.7下降至1.1[10]。我院自2010年开始在全院推广上述预防建议措施,并根据该指南制定了我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目标性监测是针对医院感染重点人群、重点病区和重点环节开展的主动监测,有利于提高临床对相关感染的防控意识,并通过反馈与分析持续改进防控措施。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目标性监测约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11-12]。我院自2009年开始对S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2年开始先后在EICU、CCU和RCU开展目标性监测,故SICU开展目标性监测的时间显著长于其他监护室。我院多年来始终将手卫生作为宣传和培训的重点,尤其关注无菌操作前后的手卫生,故医护人员接触手卫生知识的频度与强度显著高于其他预防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SICU对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依从性最高,其他监护室依从性相对较低;在各项预防措施中,手卫生依从性最高,其他措施依从性相对较低。各监护室人员构成、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诊疗护理常规、诊疗护理用品等无明显差别,置管人员均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医师,导管类型与品牌相同,故考虑依从性的差别与目标性监测开展时间和推广力度相关,但若进一步证实尚需长期调查。
  3.3 CLABSI千日感染率与预防措施依从性关系
  监测期间各监护室CLABSI的千日导管感染率为6.4,与相关报道中发展中国家监测数据相当[13]。CLABSI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相关,本研究中各监护室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各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别,故感染率的高低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由于我院中心静脉导管、消毒剂、诊疗护理用品等均为统一采购,执行统一的诊疗护理常规,人员接受统一培训,故各监护室医源性因素的差异主要源于预防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