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0

2018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设计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家政府重视,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折射出融资制度设计的缺陷,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来调节资金的余缺,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二选择。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系统化制度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政府和市场这两个层面。
关键词: 中小企业,流动性过剩,政府政策,市场机制,金融管制,金融制度创新,资本市场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折射出融资制度设计的缺陷,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来调节资金的余缺,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二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家政府重视,在实际做法上,各国政府支持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倾向,主要是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工业基础,创造优秀的企业;还有一种是欧洲倾向,主要目标是解决就业问题,从就业的角度来支持中小企业。中国现在刚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众所周知,1996年我国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抓大放小",我1997年去日本访问时,日本一些经济学家,他们对我们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说你们提出"抓大放小"这似乎不正确,我们日本不是这样的,日本是大企业和小企业订十年合同,小企业给大企业做配套的时候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锁定了大企业的订货成本。你中国为什么各项成本都在提高?就是小企业没有发展起来,配套企业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问题的根子就在于你们"抓大放小"的指导方针。但近年来,中国的决策层已经开始重视中小企业扶持问题,这个思想转变是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主要在政府,关键在政府领导人的战略理念、文化价值观和出台的政策,在于政府主导的制度供给状况。那么,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哪些制度供给呢?我拿一个数字给大家讲一下:美国的中小企业大致是2140万多家,约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比重非常高。在中小企业融资构成中,45%是由个人出资,即用个人储蓄的钱来办企业;13%是向亲戚朋友借款,你们可以问国内有办企业经验的人,肯定有向亲朋好友借款的。另外有29%是各类投资公司、金融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因为美国的投资公司非常非常多,有上万家,有什么妇女投资公司、街道投资事务所,各类投资应有尽有,因为他们金融服务崇尚的是自由化,各方面管制很放松;有4%来自证券市场融资,约有1%的资金来自于政府直接财政补贴。我们可以计算,这些资金总共只占92%,那么其余的8%则来自银行贷款。我们论坛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讲的都是这8%的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构成中银行贷款占多少?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权威统计数据,因而还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比例,估计就在10%左右,误差不会很大。举美国的例子目的在于为我们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一个轮廓:即中小企业资金都是从哪儿来的?用比较的方法,使我们通过在制度设计上和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对照,从而发现我们制度的缺陷和不足,然后提出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从政府角度,政府所做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在哪里呢?中国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从数量说非常少,科技部1999年的时候创立了一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受到朱镕基总理的支持,每年计划拨10个亿(到目前余额只有40多亿),这个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最高补助为七八十万元,因为资金太少,就像做菜撒花椒面,只能起到调味作用。
  1998年2、3月间,朱鎔基总理安排邓楠同志做一个中国风险体系设计的课题。邓楠同志当时任科技部副部长,她认真落实了此事,建立了两个课题组,同一题目搞"A、B卷",我是"B卷"课题主持人和执笔人,跟科技部同志一起写文件,后来形成了几个报告,核心内容就是要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提供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这类直接融资平台。这些建议在当时看很超前,因而引起不少争议。其中有人说,主板市场还没有搞好,风险这么大,还奢谈建什么二板市场?我们当时向邓楠同志建议,如果不搞这些融资市场,就永远产生不了面向公众的、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价值评估平台,就不能产生世界级的影响,也就无法影响全社会的储蓄投资循环流程,必须建!邓楠同志说:很好,由你们给我提供思想设计,我来向领导人陈述利害,来说服他们。据说温家宝总理最近有几个讲话,提出要尽快开设创业板,因为1998年以来邓楠就不停向他汇报这些想法,所以温总理对此事有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当年二板市场为什么会搁浅?主要原因是2000年七八月间我国领导人听信了一些人的观点:即我国当时主要矛盾不是资本市场问题,而是社保基金筹集问题,认为中国当年社保基金欠费3000亿元,很快将超过1万亿元,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政治风险,因此要选择一些上市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现价进行国有股在资本市场进行减持,所得资金补充社保基金。国有股减持政策一出即引发了中国股市长达5年的漫漫熊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与当年这段故事不无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