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0

2018探析我国追求GDP增长的代价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4: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从1985年开始按照联合国推荐的1968年版SNA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GDP核算,至今已有20多年了。20多年来,由于我国把GDP增长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最主要评价指标,追求GDP增长成为我同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而我国的GDP也确实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从1985年的896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20多年来我国追求GDP增长的代价是巨大的。
  
  一、代价之一:经济增长的质量低下
  
  一般认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高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但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对应、居民收人增加且收入差距适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等是其中的三个基本方面。追求GDP增长必然影响到经济增长上述三个基本方面的质量,从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低下。
  
  (一)追求GDP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对应
  
  目前,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尽管有不同的解释,但都把固定资本存量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社会财富能否有效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的高低。如果固定资本的质量不高,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社会财富。由于GDP只能反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不能描述其质量,而追求GDP增长是指GDP数量的增长(完全可以不管GDP的质量),因而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相对应的。
  
  (二)追求GDP增长容易产生较大的收入差距
  
  我们知道,通过原始分配,GDP被转化为居民、企业、国家的原始收入。居民在得到原始分配的收入后,还会得到金融单位支付的利息,参与股份单位的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同时也要向政府缴纳所得税,社会保障金,还会发生一些相互馈赠、捐助和强制性的转移支出等,经过这样的再次分配后才形成居民可支配收入。由此不难看出,追求GDP的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居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在追求GDP增长的压力下,国家或政府必须努力调动居民、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潜能,因而默许、鼓励、助长居民、企业和事业单位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能力、权势等各种优势条件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收入,这样势必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这是我国20多年来追求GDP增长的现实结果之一。也就是说,追求GDP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但同时会加大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追求GDP增长势必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和集约型。前者是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来达到经济增长;后者则靠提高效率和质量来实现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是指整个社会更多地依靠提高效率和质量来实现经济增长。但是,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更多、更高、更难的实现条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因此,为了达到GDP的近期增长目标,各级政府自然主动推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正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发生根本转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试想,既然GDP核算不能把销售不出的积压品与适销对路的产品分别对待,甚至还把保存积压产品的仓储费也计入GDP中,那么,仅仅为了增加GDP,还有必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吗?这也就意味着追求GDP增长势必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二、代价之二:我国经济安全的基石被侵蚀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综合本国经济因素抵御国内外风险的能力,不至于因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一国经济受到打击和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20多年来片面追求GDP增长,使得我国经济安全的相关基石逐步受到侵蚀。
  
  (一)自主发展基石被侵蚀
  
  在经济领域,充足的内需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主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构成一个我国经济安全的自主发展基石。20多年来为了实现GDP的高速增长,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原则,鼓励居民或企事业单位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收入,造成居民间收入差距过大,少数人有购买能力无购买欲望,多数人有购买欲望而无购买能力的两难困境。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刺激内需的扩大,但内需始终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依靠外需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据统计,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目前已突破50%,有的统计甚至认为在6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GDP增长的一半以上靠进出口来拉动。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意味着我国经济更多地、更深地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必然影响到我国经济,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二)民族经济基石被侵蚀
  
  国家经济竞争力只能由其民族经济竞争力所组成及支撑。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民族经济,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众多民族企业,该国经济就容易受制于外国投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其经济竞争力就会变弱小,甚或基本为零。强大的民族经济与民族企业形成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民族经济基石。
  20多年来为了追求GDP增长,我国出台了“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引进外资固然实现了GDP的增长,但也严重挤压了民族经济与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灵活运用并购等多种手段,向众多领域和行业渗透,并且在这些领域和行业已经或正在“制造”新的垄断,阻碍我国民族经济相民族企业在这些领域和行业的加入或发展。如在外资进入较早的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已不仅仅是向单独的企业投资,而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产业链式的投资(从而控制整个产业链),或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性的投资(从而控带)整个产业系统)。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企业在国内受到不平等待遇一一由于重视引进外资,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外资企业,民族企业在银行贷款、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等各方面享受的待遇明显不如外资企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