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探讨分析
返回列表
查看:
299
|
回复:
0
2018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探讨分析
[复制链接]
8881771
8881771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4: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增长缓慢相偏离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弱正相关的。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技术进步
一、经济高速增长与低就业的矛盾现象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而其中的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主要目标。按照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就一国或地区的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呈现正相关的良性互动关系。但是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进行分析时,却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非一致性的不和谐现象:一方面,我国经济是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的增长率却呈现出下滑趋势。如1986—1990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约7.87%,同期就业人数平均增长2.4%;而1996—2000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约8.26%,同期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率为1.15%;2000—200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别为595、681和7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和4.0%,而同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7.3%和8%;在最近几年,2003—2007年GDP年增长率均在10%左右,而就业增长率年均在0.8%左右,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900万人左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个就业岗位(齐艳玲,2008)。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低就业的并存现象。原因何在?本文尝试通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增长与就业弹性之间的分析,以期回答经济增长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等问题。
(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在1978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64%,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经维持了28年。即使在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本世纪初的全球经济衰退中,我国经济仍然维持了增长势头,一时间被誉为“一枝独秀”。2005年我国仍然维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GDP增长速度达10.2%。而且2006年1—3季度GDP增长了10.7%,其原因是㈩口及投资都取得了较大的升幅,我国2006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0.7%、11.9%。改革开放以来,我岡经济为何持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数年增长20%以上。这种旺盛的投资需求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政府财政投资的增加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二是通过技术转移与创新,引导资源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最终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三是采取发展教育等政策,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四是对外开放格局的有利形势也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奥肯以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5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0.5个百分点。这说明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反向变化,经济的高增长率伴随着低失业率,低增长率伴随着高失业率。这一经验性规律揭示了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分析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常用的一种指标是就业弹性,它是就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是反映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它为负值时,则与经济增长相伴的是就业下降。从理论上来说,当实际就业量能够灵敏地反映劳动力需求变化的时候,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者基本上同步变化,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比较平缓。
表1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全社会就业增长率以及就业弹性系数值。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就业的增长率波动也较大,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就业弹性系数的波动性也较大,呈现前期高后期低、整体走低的特点。
根据表1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在这20多年中,就业弹性值出现过两次峰值,且出现的年份正好是经济增长的低谷年,经济增长明显减慢,但就业增长率并没有相应的减少。在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年份,就业弹性值比较小。分时段来看,在1992年以前就业增长率变化不大,经济增长变化与就业增长变化两者不同方向。就业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并不能做出灵敏的、相应的反映,基本上不受经济增长的影响,但就业弹性的大小主要受经济增长率的影响。1991年前后情况有所变化,就业增长率明显下降,1991年、1992年就业增长率分别为2.0%和1.8%,GDP增长率分别为9.2%和14.2%,宏观经济的明显转好并没有在就业增长率上得到体现,相反其增速持续下滑,明显地下了一个台阶。此后经济增长虽然逐年降低,但由于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降低幅度并不是很明显,就业增长率仍然维持低速,两者作用的结果使得就业弹性系数变化平缓,而从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变化具有了一定的同向性。这与前一时期有了明显的不同,标志着两者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决定两者变化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共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加大了。
为了进一步探讨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根据上述数据,建立了就业弹性EL、就业增长率JY与经济增长率GDP之间的回归方程:
模型1:JY=1.547436+0.055794GDP
(2.377) (0.8513147)
R2=0.29 SE=0.962166 DW=0.411227
F=0.7247
模型2:EL=0.526187-0.029554GDP
(5.7956) (-3.23)
R20.3033 S.E=0.13422 F=10.4495
DW=0.676
从模型1中可以看出,GDP的系数为正值,这说明在1978—2005年,GDP增长率与就业弹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其系数值很小,而且T检验未能通过。模型2中GDP的系数为负,GDP增长率与就业弹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能通过T检验,说明GDP增长率对就业弹性有显著的负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回归结果,发现我国在1978—2005年期间的就业弹性为-0.029554,即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创造的就业机会反而下降了0.029554百分点。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分析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会促进就业增加,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高失业”的并存现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明显背离了传统经济理论,表现为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弹性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就业弹性在低水平上不断下降。那么,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为何会呈现㈩这样的特点及趋势呢?我们认为任何单一因素是不足以构成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的,而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对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