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行人是长颈鹿吗?——评新交通法规
返回列表
查看:
268
|
回复:
0
2018行人是长颈鹿吗?——评新交通法规
[复制链接]
7526507
752650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5 13: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近有关新 交通 法规的争吵如火如荼,焦点在于到底机动车司机是不是应该为违章的行人买单。其根源在于新交通法规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该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律 、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围绕这一条款,褒者曰是以人为本的良法,而贬者曰是不辩好坏、不分责任的“恶法”。
作为赞成者,有论者认为,“一个通常的误解是行人违规,我就没有责任。司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就是尽最大的注意义务,包括在行人违规时仍然要尽最大的注意义务。但因为司机的注意义务在证据上很难判断,因此采用无过错责任来保障司机注意义务的最大化。换一个说法,76条的意思其实是要求司机把每一个出现在行使前方的行人,都看作一头长颈鹿,一个需要尽最大注意义务去保护的珍稀动物(尽管你可能觉得 中国 人并不珍稀)。长颈鹿是不懂交通规则的,你不能因责怪它、因心生怨气而减轻或放松自己的注意义务。行人违规他自己受惩罚、遭报应。但这和你的注意义务没有关系。”(王怡燕南网2004-8-21)而其实上,机动车在这里的所谓“承担责任”与其“注意义务”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试想,即便是一个对财产或者作为被监护人的子女尽“所有人”和监护人注意义务的人仍不免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如何能要求一个机动车驾驶员对于一个有健全意志的成年“他”人尽到“最大的”注意义务呢? http://
事实上,这里的责任是民法上的所谓“无过错责任”,法律本身首先承认机动车驾驶员是无过错的,也就是说,法律认为这时机动车驾驶员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在法律上没有过错,但同时,为了把 社会 风险然进行合理分担,将损失配置给已经进行了责任保险的机动车驾驶员。作为无意志、合乎法律上有关质量规定的机动车更不可能在法理上或者人情上有什么“过错”。
翻开关于无过错责任的法律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过错责任不具有法律责任本来的含义,而只具有恢复权利的性质”。其宗旨在于“对不幸损害之合理分配”,亦即GSSER教授特别强调之“分配正义”。正如美国学者EPSTEiN所说:实行汽车无过失责任制度,废除了这个领域的侵权责任制度,而形成了无责任制度。(以上见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 研究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28页以下)而不是说什么机动车驾驶员有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实行无过失责任必然带来一个 问题 ,那就是法律不和“俗”,难以推行。人只对自己的主观过错负责是为人主观意识所深刻信仰的信条。因此,无过错也“负责”,并且要负的责任乃是人命关天的大责,负责很可能导致倾家荡产,必不可行。利益面前,寸土必争,因此,褒者贬者双方乃围绕该不该负责的问题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http://
同样,如果我们看看法律家们在设计无过错责任时的目的就能明白,责任是社会的,而不是“车”的,不是“人”的。“危险责任(即无过错责任)的基本思想,不是对不法行为的制裁。-危险责任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乃基于分配正义的理念,至其理由,归纳四点言之:(1)特定 企业 、物品或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危险来源。(2)在某种程度上仅该所有人或者持有人能够控制这些危险。(3)获得利益者,应担负责任,系正义的要求。(4)因危险责任而生的损害赔偿,得经由商品服务的价格机制及保险制度予以分散。“(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基本 理论 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16页以下)可见,所谓危险责任的责任,乃是在全社会分配不幸损害,主要手段乃是(对于汽车危险来说)保险制度。当然,其形式是通过行为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形式进行。这种责任制度是由于驾车人作为集体而言,在客观上而不是主观上形成了社会危害来源,因此,由全体驾车人基于保险机制对于由于机动车所制造的(客观上)的危险进行风险分担。无过错责任补充了过错责任的不足。
而由于以上的理由,新交规的76条必须由保险作为支撑才能有效实施,因为,作为特定个体的驾车者是没有能力,也没有理由(主观认识上)对于行人违法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 目前 看来,按照新的赔偿办法,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者如果遇到亡故的大不幸,可能得到的赔偿在40万元左右,试想,在中国,又有几个人能赔偿(其实是补偿)得起呢? 参考 世界各国的规定,我们也能发现,“无过失责任只有在 经济 上加以限制时才能为人们所承受”。不顾现实,盲目以人命要价(其实人命应该是无价的),最终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九年级
六年级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五年级
土建|机械|车辆|制造|材料
公共基础课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三年级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