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8|回复: 0

2018浅谈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4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导语: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以下是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浅谈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开创了公共管理的新视角,该理论倡导的管理主体多元化,把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等新观点对于我国公共管理有诸多借鉴意义。文章通过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网站评估实际,提出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改革;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上世纪西方国家发生的三大危机权威危机、财政危机和管理危机促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前者包括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后者主要指一般管理。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方向亦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小政府理论;哈默和钱皮则发展出流程再造理论,主要针对官僚制,强调对官僚制进行重新改造和超越;霍哲则把政府绩效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管理工具;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在其著作《改革政府》中提出了政府改革的十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即强调服务提供者应对他们的顾客负责,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成本和增进质量的方法,聆听顾客的呼声,授权顾客做出选择,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虽然不同,但其本质却是相同或相似的,都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都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在我国,学者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陈振明认为,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创新,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张康之指出,新公共管理表现出了防止行政权力腐败的趋向,即建立起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行政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矛盾。新公共管理可能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变迁中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而宁骚认为,官僚制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可能完全被新公共管理模式所替代。在政府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中可以引进企业家精神,但却绝对不能使政府等同于企业。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行政改革,只不过是要消除政府行政体系的官僚制过度发展带来的弊病,而根本谈不上废除或准备废除官僚制。张成福则从反思批判的角度指出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存在着许多缺陷,认为其可能引发公共利益和公共伦理的危机。不恰当的顾客隐喻。将政府服务的对象比作顾客,可能无法全面理解公民的角色,使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健全、角色错乱。
  2.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组织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从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这三大主体间关系以及主体所承担的角色、作用看,可以把公共管理分为以政府为本位,民众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依附于政府的三种政府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一直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角,在社会各类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与政府部门相比,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隶属性。纵观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第一,有利于明确权责,提高行政效率。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第二,有利于科学地衡量公务员的工作业绩,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尽管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是不合适的,但是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可以提高政府行政人员的责任感,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其工作业绩。第三,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垄断地位,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第四,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政治责任感,促使其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难以得到制度保障。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有利于将政府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引入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职能;同时强调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有利于第三部门的培养与发展;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对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借鉴,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必须加以分析、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再加以吸收和借鉴。
  3.浅谈新公共管理与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所谓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就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结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和政府网站建设实际情况,绩效评估工作主体及模式可概括为四类主体、三种模式。四类主体是指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效能监察部门、第三方机构及网民用户。三种模式是指根据评估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和内外结合型。在我国很少采用对立的外部评估模式进行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2005年,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试开通填补了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中国家门户的空白。在2011年同样设有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和用户体验。两次指标体系设计呈现出巨大差异,有着明显不同。首先,与2005年相比,2011年指标体系寓繁于简,且指标体系设计不再强调信息的有无,而是更强调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其次,2011年的指标体系设计将在线办事改为在线服务。强调政府网站作为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深化服务内涵,不再局限于表格下载。强调服务深度与效率。公众参与不再强调栏目设置有无,回复有无,而是更加强调回复的质量与速度。最后,将网站设计指标改为用户体验指标。由对栏目设置的侧重转为为用户服务的便捷性。此外,2011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证件办理、企业开办、资质认定、政府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等11个领域的评估要点,并新增了婚育收养、公用事业、经营纳税等3个领域服务能力的评估内容。指标进一步强化了日常保障能力的评估内容,并细化明确了对省级政府工程建设领域专项评估的要点。
  3.1 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对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特点及其变化进行原因分析
  首先,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公民视为顾客,奉行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2005年我国政府网站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评估工作以网站技术和内容为导向,而2011年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处于服务导向阶段,这一时期的评估工作更侧重于网站的公开、服务和民主性。其次,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经济/效率和效能为基本价值,注重强调政府的行政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在线用户(个人和企业)增加,在线办事量增加,对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要求提高。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也体现出对完整、规范、安全、有效、便捷的侧重。
  3.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启示
  首先,重新审视政府网站的社会角色,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和网民用户的评估主体作用。政府网站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亦应该接受作为服务接受方的评估,畅通公民及第三方机构参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渠道。其次,优化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授权,授权于第三方机构和网民用户,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信度与效度,我国现行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模式中,内外评估和外部评估模式的应用明显不足。最后,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倡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企业绩效评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组织评估技术提供了借鉴,在2011年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中采用了标杆法、模拟用户、倒扣法和排队法等评估方式。
  4.结语
  我国的具体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国家也有很大差别,但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些思想和操作方法对我国的行政改革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文章通过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网站评估实际,提出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管理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D].中国社会科学,2000(6).
  [2]张康之.论政府的非管理化关于新公共管理的趋势预测[J].教学与研究,2000(7).
  [3]宁骚.行政改革与行政范式[J].新视野,1998(3).
  [4]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5]陈庆云.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5(3).
  [6]彭细正.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研究[J].信息化建设,2004(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