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5|回复: 0

2018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4 16: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每一个成熟、有序的国家和社会都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事业。随着国家对民生建设的重视和强力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速度得以加快,公共事业领域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养逐步走向规范。
  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前景
  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 年秋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目前我国已有数百所高校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可见国家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人才输送的重视。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主体的逐步壮大,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之中,企业、非政府组织对熟悉政府运作方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文件都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参与社会公共事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必然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这无疑拓宽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遭遇困境
  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专业招生至今只有15年时间,虽然其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在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日渐突出:
  2.1 专业涵盖范围广,专业性不突出
  公共事业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涉及的组织类型包括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可以说几乎覆盖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中,内容广、跨度大是其主要的特点,以至于常被称为万金油专业。建设时间短、培养目标模糊、课程泛而不精、专业特色不鲜明,造成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茫然,也导致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不高,在招聘过程中远不如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等相近专业受欢迎,更比不上与之渊源颇深的行政管理专业。
  2.2 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环节较少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极深的渊源,加之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已将近30年时间,众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大多沿袭和模仿了行政管理专业,这也导致其偏重理论性的特点同时被拷贝了过来。行政管理专业注重对政治学、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理论的讲授,着眼于对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故其理论环节偏重;而公共事业管理与之相比,更加关注社会性公共事务的解决,强调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应定位于培养实践性与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的薄弱甚至缺失是众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和建设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堂的讲授而忽略了课外的实践,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也远远滞后于专业需求,这也导致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动手能力不强,学校所学的东西用不上、而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却缺乏分析和解决技能,成为毕业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
  2.3 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缺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建设时间短,高层次人才短缺,本专业出身的师资队伍年资浅、教学与科研经验不足,这是众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软肋。此外,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专用实验室,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难以开展。出于专业和岗位特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尤其在入职初期多从事办公室的行政工作,而由于缺乏专用的实验设备,学生对办公软件的学习和操作仅仅通过公共计算机课程获得少部分了解,没有接受有针对性的办公软件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对电子政务和电子公文系统、打印、复印、摄影等办公设备更是缺乏接触,作为行政人员的基本能力欠缺,导致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从零开始、无法快速进入角色。
  2.4 公共部门招考方式改革,学生就业遭遇尴尬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单位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部门,然而随着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必须与其他专业毕业生一同参加统一考试,并不享有任何的优先权和特权;甚至在一些对口岗位发布需求专业信息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被列入其中,毕业生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和机会。同时,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机构调整、消除冗员方面的改革力度逐年加大,公共部门人员编制呈现出削减趋势,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加。
  在近年来各类机构发布的全国大学专业就业率统计数据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往往处于排名靠后的状况,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也较低。2014年6月,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列为黄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就业满意度较低,这也是该机构自2010年发布就业红黄绿牌专业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连续5年呈现这一状况。由此可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就业尴尬和瓶颈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开设此专业的各个高校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