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1|回复: 0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在线浏览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9-9-23 08: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本大题共4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与(yǔ)会 供(gōng)给 竹篙(hāo) 相(xiàng)机行事B. 押解(jiè) 颈(jǐng)椎 应(yìng)届  风靡(mí)一时C. 辟(pì)谣 佣(yōng)金 病菌(jūn)强 (qiáng)词夺理D. 碑帖(tiè) 粗犷(guǎng) 下载(zài) 人才济济(jǐ)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A项,与(yù)会,竹篙(gāo);B项,应(yīng)届,风靡(mǐ)一时;C项,佣(yòng)金,强(qiǎng)词夺理。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脉搏 打蜡 名信片 惊滔骇浪
B. 竣工 平添 水龙头 人才辈出
C. 沉湎 账簿 渡假村 额首称庆
D. 坐阵 盘碟 挖墙脚 出奇不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A项,明信片、惊涛骇浪;C项,度假村、额手称庆;D项,坐镇、出其不意。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讲话和写文章一般不宜把成语用得过多,否则就容易因词语堆砌,给人带来掉书袋、矫揉造作之感。
B.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我国在航天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伟大创造,由其带动的其他发明更是罄竹难书,数不胜数。
C. 随着西溪湿地的开发,杭州城西已经从城乡结合部变成了风景优美、设施便利的宜居之地,该区楼盘也变得炙手可热。
D. 曾几何时,孔子杏坛讲学,不分贵贱。而今,就连幼儿园招生也要看“门第”靠“拼房”,无形中将一批资质优秀的孩子拒之门外。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项,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使用正确。B项,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褒贬误用。C项,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对象误用,不能修饰“楼盘”。D项,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望文生义,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很久之前。故选A。
【点睛】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偏重记言。通过记录人物言论或对话反映历史事实,总结政治得失。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汉代时被儒家尊奉为经典之一。
C.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富有上天入地的神话和瑰丽的想象,更在其中隐含了屈原对楚国政治强烈的关怀。
D. 莫泊桑,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知基本的文学常识内容,要注意书本下面的注释,平时要多积累。本题中,C项,“《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错,《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故选C。
二、本大题共7小题。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管理
B. 其文约,其辞微约:  简洁
C. 吊有忧,贺有喜  吊:慰问
D. 果行,国人皆劝  劝:劝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劝:鼓励。故选D。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栖:退守
B.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
C. 国之孺子之游者 游:游说
D.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沉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游:宦游,游学。故选C。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今越国亦节矣  节:节约
B. 厚币委质事楚  币:礼物
C.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当:相抵
D.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节:节制。故选A。
8.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A.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B.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 非二三子之罪也
D.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例句和D项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代“他”;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结构助词,的。故选D。
【点睛】“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 作助词
1、 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
2、 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7、 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 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 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四、另外,在现代汉语中,“之”有时用在时间词“前、后”的前面,组成双音词,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或后面。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妈妈走了之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他们站在队旗之前举手宣誓。”
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A.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B. 被发行吟泽畔
C.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D.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此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帅”通“率”,率领;B项,“被”同“披”,披散;D项,“免”通“娩”。故选C。
1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越派出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本人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B. 亲吾君也,犹父母也越国的人民爱戴我们的国君您,就好像爱戴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啊C.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人处于困境就会返回本源,所以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D.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前进时不能拼命,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常常接受刑罚【答案】D【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D项,主要是对“进不用命”的理解错误,正确的翻译是: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常常接受刑罚。故选D。
【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B. 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C. 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D.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答案】C【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此题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都是通假字,通“返”返回。A项,分别是:誓言/古代领导人出征前告诫士兵的言辞,以表决心;B项,分别是:提出/全;D项,分别是:看见/体现。故选C。
三、本大题共3小题。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他(王淡人)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故乡人·钓鱼的医生》)
对这段文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 对王淡人医生钓鱼过程的描绘表现了他虽行医为业,但钓鱼技术更为精湛。
B. 带小锅、装作料提盒钓鱼,以及现钓现吃的做法,可见王淡人的怡然自得。
C. “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泥里”等动作描写,体现了作者笔法之细腻。
D. “一只钢蓝色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的描写堪称精彩,读来韵味悠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但钓鱼技术更为精湛”理解错误,描绘王淡人钓鱼的目的不是突显其技术精湛,而是表现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故选A。
(二)
13.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这番对话中对人物形象特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配军” “流配军人”的称呼表现了洪教头为人自负,对林冲轻慢无礼。
B. “跳起身来”“我不信他”的反应表现了洪教头对柴进看重林冲的嫉愤。
C. 柴进“大笑”,既有对洪教头骄矜态度的不满,也有能得见林冲本领的欣喜。
D.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小人却是不敢”的回答表现了他担心打输的心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表现了他担心打输的心理”理解错误,林冲不愿比试非担心打输,而是怕赢了伤柴进面子。故选D。
【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三)
14.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米洛斯的维纳斯》)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那时候”“说得更为正确些”两句,作者赋予无生命雕像以人的思想情感。
B. “偶然追求” 说明维纳斯隐藏双臂、农人发掘雕像等行为均非刻意为之。
C. 作者认为,失去双臂使维纳斯雕像获得了审美层次的飞跃,获得了完美效果。
D. 作者在本段介绍雕像的来历,继而提出了对雕像缺失双臂的理解与认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农人发掘雕像等行为均非刻意为之”理解错误,“偶然追求”讲的是维纳斯雕像审美效果,与其发掘来历无关。故选B。
四、本大题共2小题。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拘泥(  ) ②匀称() ③坍(  )塌
④冠(  )心病 ⑤鳞次栉(  )比
【答案】①拘泥nì ②匀称chèn ③坍tān塌 ④冠guān心病 ⑤鳞次栉zhì比【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2.死板;不灵活:拘泥。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2.名称:简称。3.说:称快。4.赞扬:称叹。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心。[chèng]同“秤”。
冠[guān]1.帽子:皇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 [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4.指冠军:夺冠。5.姓。
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6.看拼音写汉字
①丰yú(  )②tuān()急 ③寒xuān()
④大mǔ(  )指⑤金榜tí(  )名
【答案】①丰腴 ②湍急 ③寒暄 ④大拇指 ⑤金榜题名【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①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土地)丰饶;丰富。②湍急:水势急。③寒暄:意思是问候与应酬。⑤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五、本大题共1小题。
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此时相望不相闻        。(《春江花月夜》)(2)不知乘月几人归        。(《春江花月夜》)(3)匪女之为美        。(《静女》)(4)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无衣》)(5)视民不恌        。(《鹿鸣》)(6)    ,靡有朝矣。(《氓》)
(7)淇水汤汤        。(《氓》)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9)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芣苢》)(10)带长剑兮挟秦弓        。(《国殇》)(11)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屈原列传》)(12)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答案】(1)愿逐月华流照君。
(2)落月摇情满江树。
(3)美人之贻。
(4)与子同仇!
(5)君子是则是效。
(6)夙兴夜寐,
(7)渐车帷裳。
(8)君子好逑。
(9)薄言掇之。
(10)首身离兮心不惩。
(11)忠而被谤,
(12)恐美人之迟暮。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贻”“寐”“帷”“雎”“掇”“谤”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六、本大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
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1】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
公曰:“然则公子开方【2】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
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
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3】,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注释:【1】獖[fén]:阉割。【2】公子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得到桓公信任,于是留在齐国做官。【3】公守之室:临时守卫的地方。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匡天下  匡:扶正
B. 君其试以心决之  决:决定
C. 刚愎而上悍   上:向上
D. 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与:给予,指任用
1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管仲佐之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
B. 为五伯长
为天下笑者
C. 公妒而好内
过而不听于忠臣
D. 卒见弑于其臣
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2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仲父在家病着,即使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
B. 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任性就得不到民心,凶悍臣民就不听他使唤
C. 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开方为侍奉君主,因为想迎合君主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去看他的父母D. 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尸体上的蛆虫爬出门外
2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桓公向重病的管仲咨询佐政接班人,管仲在问答中表达了个人看法。
B. 管仲认为鲍叔牙为人刚愎强悍,心中无所畏惧,不能作霸主的好帮手。
C. 管仲认为隰朋是最合适的接任者,齐桓公先任用了他,后又任用竖刁。
D. 作者认为齐桓公无识人之明又不听忠臣的劝谏,导致了其悲剧的结局。
2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答案】18. C  19. D  20. A  21. C
22.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上”通“尚”,崇尚。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D项,都是代词,他的。A项,代词他/助词的;B项,作为/被;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故选D。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A项,对“即”的意思翻译错误,“即”在句子中意为“如果”。故选A。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齐桓公先任用了他”有误,隰朋始终未被任用。故选C。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先根据句子中的一些标志性词如“也”、“夫”“则”来断句;再根据“坚中……则”“廉外……则”“少欲……则”“多信……则”的相同句式即可正确断句。断句为: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过去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霸之首,管仲辅佐他。管仲老了,不能执政,安居在家。桓公去问他说:“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管仲说:“我老了,经不起问事了。虽然这样,我听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您不妨试着按自己想法来决定吧。”
桓公说:“鲍叔牙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鲍叔牙为人,刚强任性而崇尚凶悍。刚强就会粗暴地侵扰民众,任性就得不到民心,凶悍了臣民就不听他使唤。他的心思无所畏惧,不是霸主的好帮手。”
桓公说:“那么竖刁怎样?”管仲说:“不行。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您忌妒而爱好女色,竖刁把自己阉割了来管理宫内事务。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君主呢?”
恒公说:“那么卫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齐、卫之间不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君主,为了想迎合君主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去看他的父母,这不合人之常情。他连父母都不亲近,还能亲近君主吗?”
桓公说:“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行。易牙为您主管伙食,您不曾吃过的只有人肉,易牙蒸了儿子的头进献给您,这是您知道的。人之常情没有不怜爱自己孩子的,现在蒸自己的儿子作为您的饭食,他连儿子都不怜惜,又怎能怜惜君主呢?”
桓公说:“那么谁行呢?”管仲说:“隰朋行。他的为人,心地坚贞,行为廉正,少有私欲,多能守信。心地坚贞,就足以作表率;行为廉正,就可以担重任;少有私欲,就能驾驭属下;多能守信,就能亲近邻国。这是霸主的好帮手,您最好是用他。”桓公说:“好吧。”
过了一年多,管仲死,桓公便不用隰朋而用竖刁。竖刁掌管政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领易牙、卫公子开方以及大臣趁机作乱。桓公在南门寝宫守卫房屋里饥渴而死,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尸体上的蛆虫爬出门外。所以,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桓公身为五霸之首,最终被臣下所杀,从而丧失了好名声,被天下人讥笑,为什么?是不听管仲忠告的过错。
所以说,有过错却不听忠臣的劝谏,一意孤行,是丧失好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七、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到了孤雁不饮不啄,只是飞着叫着追寻,声音里透出孤雁对它的同伴的思念。
B. 颔联“一片影”与“万重云”相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孤单。
C. 颈联“似”“如”借写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表现了孤雁的渴望与煎熬。
D. 尾联写野鸦也受到孤雁情绪的感染,鸣噪不已,进一步衬托了孤雁渴望团聚的愁苦。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野鸦也受到孤雁情绪的感染”错误,“野鸭毫无愁绪,杂乱地吵嚷不停”,用野鸭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故选D。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示秬秸【1】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的两个儿子张秬、张秸。
24. 请展开想象,以卖饼儿为视角,将诗歌前三联转换成情景交融的现代文,诗句要点不能遗漏。
25. 结合最后一联,分析诗人对两个儿子提出哪些告诫。
【答案】24.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变冷啊!
25. ①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②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解析】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题干要求“请展开想象,以卖饼儿为视角,将诗歌前三联转换成情景交融的现代文,诗句要点不能遗漏”,这是对诗歌内容的考查,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先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主要的意象,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即可。本题前三联语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所以在描绘情景交融的画面时刻适当地加一些修饰词,使写景、叙事,蕴含丰富,有韵味。如“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最后一联“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意思是:“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有追求的男儿怎能会有空闲呢?”,结合全诗的内容可知,张耒以诗教子,描绘一个不畏艰辛、意志坚定的卖饼儿形象,从而艺术性地教育了孩子应以卖饼儿为榜样,有所追求,持之以恒,勤勉不懈。由此可得出诗人对两个儿子提出的告诫有: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八、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催 魂 铃
⑴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
⑵古人鱼雁①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了。
⑶而活在当世,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⑷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⑸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过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⑹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⑺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⑻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嫦娥仙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⑼对无处不达的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取材于余光中的同名散文)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2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对“铃声相迫”的反感,以及对 “鱼雁往返”的喜爱。
B. 作者以近乎戏谑的笔吻,描绘了“空宅夜铃”,让读者在幽默中体会“催魂铃”的可恶。
C. 作者认为电话会打破生活的宁静,让白居易无法静心地写出《送刘十九》这样的佳句。
D. 虽然电话让生活变得便利迅捷,但是作者仍然坚持认为现代生活中的“快”毫无意义。
27. 作者认为“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请结合相关文字,分条阐述“书信的好处”。
28.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将电话铃声比作“催魂铃”的作用。
【答案】
26. C
27. (1)书信带给人安静。(2)书信有耐性、长性。(3)书信有君子之风。(4)书信文字还可成为绝佳作品,可以永垂后世。
28. 以“催魂铃”为题,醒目有趣,引起阅读兴趣;贯穿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表现了对现代社会生活中喧嚣浮躁的现象的批评。
【解析】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让白居易无法静心地写出《送刘十九》这样的佳句”理解错误,文中说“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了。”可见并非因铃声吵闹而不能作诗。故选C。
【27题详解】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五六两段,第五段中的“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第六段中“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结合这些关键句子,可进整合概括为(1)书信带给人安静。(2)书信有耐性、长性。(3)书信有君子之风。(4)书信文字还可成为绝佳作品,可以永垂后世。
【2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是对标题作用的考查。标题的作用可从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等角度分析。回答此题,答案要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题目“催魂铃”的意思,一是用“催魂铃”做标题的作用。“催魂铃”的意思要包含两个要点:“铃”是什么铃,为什么说这铃声催魂。以之为标题的作用,可从增加吸引力、以之为线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和对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
④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画龙点睛,如《变色龙》、《子夜》、《红与黑》等。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如《故乡》《边城》等。
从给读者的感受(效果)来看,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
九、本大题共1小题。
29.微写作
渡船、碾坊、鸭子、虎耳草,都是出现在《边城》中的事物,在表现人物、推进情节方面它们各有作用。请你从翠翠、傩送、天保、爷爷中选择一个说话者,让她(或他)对四个人中的另一个人说一段话。
要求:(1)这段话中包含上述四个事物;(2)事物的作用、说话者的身份和情感态度要符合原著。
【答案】翠翠对爷爷说:“爷爷,不要再渡船了。我唱歌给你听。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还记得第一次遇到捉了白鸭的二老,当时还骂了他。我听人们都在议论呢,说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爷爷,你说二老会同意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写作时首先要定好说话者,要在翠翠、傩送、天保、爷爷中选择一个说话者,让她(或他)对四个人中的另一个人说一段话。其次要注意渡船、碾坊、鸭子、虎耳草,在《边城》中的象征意义。如虎耳草象征爱情。渡船象征着淳朴的古老文明,代表着苗族传统的价值观念。而碾坊象征着现代物质文明,代表着一种金钱至上的生活观念,是一种外来的崭新的价值观念。最后要注意(1)这段话中包含上述四个事物;(2)事物的作用、说话者的身份和情感态度要符合原著。
十、本大题共1小题。
30.作文
请以“岂能尽如人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答案】
岂能尽如人意
无愧我心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地还要澄明清澈的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灵魂。于是我犹豫着迟迟无法为我的心灵选择。我决定云游四方寻访那些我景仰的人然后做出这郑重的选择。临行前上帝一扬他手中的信封:“我打赌你最终的选择会是在这里面。”“上帝也玩骰子吗?”我不信笑着上路了。
竹篱茅舍边,我见到了颜斤蜀,那个齐宣王说他宁愿“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的人。我问他为什么要选择隐逸,他眯起眼睛一笑说:“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怎么还是那两句话”我嘟嚷着想离开,身后却又响起了那个静如止水的声音:“‘不辱’的是心灵心灵是不能有一点尘滓和愧怍的。”
爱琴海的烽烟弥漫在苍凉空寂的天幕上,我找到了阿喀琉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而至死也不肯从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我无愧无悔。”他刚毅冷酷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注定了要被铸成青铜塑像,英雄的名义千年不朽。
瞿秋白和鲁迅在火炉边促膝长谈,我向他们请教人生的真谛。“您为什么要写那篇《多余的话》让自己蒙受那么大的争议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瞿秋白平静地说,“最‘知我’的莫过于我心,我不想让心灵带着愧疚死去。”“周先生呢?为什么您选择了在铁屋中呐喊而不是像胡适之先生一样坐在书斋里安闲地写作?”“中国不需要温文尔雅的士大夫,中国需要斗士。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牎”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如是说。我终于明白一个完美的人生是多么不可求,而一颗纯洁无愧的心灵又是多么不可失。点一盏坦荡明亮的心灯,在人生道路上跋涉,那么无论我所选择的前程是多么坎坷、多么艰险,我终将无悔,因为我无愧于心。
上帝微笑着把信封递给我,我打开一看只有两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惊讶地看着他,问他如何知晓我的选择,他却平静地说,这其实是心灵最好的选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写作题目是“岂能尽如人意”,写作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作文题目是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写出精彩的佳作的关键,所以认真审题是关键。
一、题目分析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尽如人意,即达到大家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也可引申为达到社会普世价值观中对于自身的要求。
“岂能尽如人意”是反问句,意即不能尽如人意。它的主语可以是生活、人生、世事,等等。
二、构思立意
“岂能尽如人意”这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行文时如果仅止于对生活/人生/世事不如意的感叹,就会失之消极,显得颓废。
因而,“岂能尽如人意”应该是我们写作的起点。它提醒完美主义者认清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的真相,也激励奋发图强者鼓起勇气改善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这可以作为我们立意的一个角度——世事不尽如人意,我们应该懂得理解、接纳、欣赏这种不完美。
“岂能尽如人意”可以是弱者失败时的自我安慰,也可以是智者失意后的洒脱达观。
因而,面对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不要消极堕落,而应达观面对,进而走向超越!
就像尼采说的:“所有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面对“不尽如人意”,弱者颓然倒下,而强者越挫越勇。就像“发愤著书”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及的那些先贤:“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当然,还可结合后半句“但求无愧我心”做文章——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样就有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贯注于文中。
也许拼尽全力仍然无法实现目标,也许仁至义尽仍然无法打动他人,也许呕心沥血仍然收效甚微,也许振臂高呼却应者寥寥,也许牺牲一切却无力济世……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样的仁人志士太多了,孔子、屈原、岳飞、辛弃疾、鲁迅、甘地、切·格瓦拉……他们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都做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
除此之外,可写的角度还有很多……
同学们平时多读、多思,有意识地储备素材,考试时便会文思泉涌啦!
三、注意事项
1.标题。本次写作是命题作文,不可自拟题目。
2.虽说文体不限,但即便你写的是散文,也要尽量形散而神不散。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主题突出,是对考场文的起码尊重。
3.议论文观点务必明确,记叙文杜绝瞎编乱造。
4.情感真挚,不要无病呻吟,切莫虚饰矫揉。
5.语言流畅,表达平实精准,不要自造词汇。
6.避免错别字。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hi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