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3|回复: 0

2018某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调查统计报告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8 21: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调查2014年1~5月出院的711份手术病例,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 结果 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75.9%,其中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7%。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药物为主,占67.8%,孢呋辛应用频数最高。术前2h 用药占63.0%,55.4%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d。 结论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1-42-03
  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手术部位感染、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使用我院药剂科计算机管理系统调查了2014年1~5月全院骨科3个科室711份病历,通过对以上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以获得抗菌药物使用的准确信息,探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5月骨科系统手术病例共711例次,其中男452例,女259例,年龄5~82岁,平均43.2岁。按手术切口分类,711例骨科手术患者,Ⅰ类切口643例(90.4%),Ⅱ类切口52例(7.3%),Ⅲ类切口16例(2.3%)。调查手术病例中整个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手术名称及手术切口,使用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给药途径、是否联合用药等。
  1.2 调查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照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中华医学会《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2]和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 [2009] 38 号) [3]要求,调查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1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711例类手术患者中,有540例使用抗菌药物,占75.9%。其中Ⅰ、Ⅱ、Ⅲ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分别为474例(73.7%)、50例(96.2%)、16例(100.0%)。各类手术切口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频率前6位的排序见表1。
  2.2 抗菌药物应用时机
  在711例病例中,术前未用药199例(28.0%),术前2h内用药448例(63.0%),二者合计91.0%。术后未用药171例(24.1%),用药2d 140例(19.7%),二者合计43.9%。Ⅰ、Ⅱ类切口手术用药2天384例(55.4%)。各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机见表2。
  2.3 围术期各类手术的联合用药情况
  各类手术围术期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共482 例(67.8%),二联用药83 例(11.7%),三联用药3例(0.4%)。其中Ⅰ类切口435例(67.7%)。三类切口手术联合用药情况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711病例中,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9%。其中Ⅰ类切口643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7%。提示确实存在围术期过度用药问题。即使考虑骨科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部位和手术特点等,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也远高于卫生部要求(30.00%)[4]。但对比2011年以前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则呈较明显下降,和国内一些研究报道[ 5-7]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相同,说明经药剂科干预后抗菌药物临床规范使用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今后仍需加强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骨科手术常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一般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8]。从表1结果可看出,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二代、三代头孢类药物的频率较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应首选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好的头孢唑林,但其使用频率(92)明显小于头孢呋辛的使用频率(262),表明存在滥用情况,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限制使用药物用药频率得到很好控制,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起点高有了一定改善。
  此次调查中,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为(4.42.1)d,Ⅱ类切口手术平均用药时间为(8.73.5)d,Ⅲ类切口手术平均用药时间为(12.25.5)d。表明整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减少术后细菌感染机会[9],只会增加耐药菌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总体医疗费用增加,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中448例是术前0.5~2h给药(63.0%),Ⅰ类切口有418例术前0.5~2h给药,比例为92.5%。Ⅱ类切口为24例,比例为52.2%,表明用药时机基本合理。
  联合用药应有明确指征,多用于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或多重感染。本次调查联合用药86例,占12.1%,其中Ⅰ类切口无三联用药。联合用药中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的联用最为常见,18例患者围术期应用头孢呋辛+克林霉素,10例患者应用头孢唑林+克林霉素,3例患者应用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近年来研究证实-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联用具有合理性,克林霉素在骨组织形成较高浓度,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可增强-内酰胺类抗菌作用[10]。但在Ⅰ类切口手术中是否联用值得商榷。有研究认为克林霉素不应作为骨科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的首选[11]。Ⅰ类切口中的其余联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多为不合理联用,包括头孢菌素类和左氧氟沙星联用等。
 总之,我院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研究证实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综合干预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12]。今后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宣传教育,规范医生临床用药行为,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北京: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200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 (23):1594-1596.
  [3] 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北京:卫生部,20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